一、山水画文字
1、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
2、跟着名家学国画:陆俨少课徒稿(石·云水法)
3、两宋山水画在山水画史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北宋直承五代之风,在画风的延续和演进上成就突出。南宋注重对画面诗意的发掘,既继承了北宋传统,也有更多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4、⑥着色。根据季节和画面需要而随类缚彩
5、步骤02:出小枝,注意树分四枝的原则,即树干前后四面八方出枝的情形,然后用淡墨对树干加以皴笔。↓↓↓
6、点簇法:用正锋或斜锋笔式点簇,常用于点簇写意树叶、点苔藓等。
7、步骤03:继续勾画粗枝,树干造型少雷同,树干之间形成的空白好是不等边三角形。↓↓↓
8、学山水临名画之南宋马远《对月图》
9、细枝:画细枝是支干的继续,秋冬无叶树和枯树才画,如果画夹叶树就可以不画了。细枝的组织形式有多种。
10、干画法:不将纸喷湿,直接在干纸上勾画,笔痕清晰。
11、之后勾画出树木,此树以枯枝为主,可设为鹿角枝或直伸枝,用侧锋笔法点簇出树叶,可先用浓墨点,再用淡墨点外围,分出层次。用散锋破笔皴擦出山石、树干纹理,皴纹不要太多,本图采用枯笔随意自由皴,似点非点,似面非面,比较自然。也可用扁锋枯笔刷皴,刷出披麻皺。后用刀笔点簇出山石上的草丛,勾画出小船、飞鸟点景即可。(图1)
12、湿画法:将纸喷湿再画,笔痕模糊。
13、(1)要根据整幅书法作品的重心,在落款末尾留下的空白处,找出足能稳住全局重心的位置,然后印上图章,故称“压尾章”。这个“压”字,就有“压”住尾阵、不致飘起的意思。比如说,整幅作品上部着墨处多,那么,这个“压尾章”可印在落款空白处的下面一些,如果还嫌太空,还不足以“压”住,则可再另印一枚章(但不可印到底边);倘使整幅作品的下部着墨处多一些、则“压尾章”可印在落款空白处的上面一点。这印章位置的上下、高低有着平衡重量、稳住重心的作用。 (2)起首章要视正文首字的字形而定,若右上角丰满、右下角空旷的则可印在右下角(或不用),反之,应印在右上角,目的是为了防止首部太轻而影响整幅布局。
14、笔酣墨饱:他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
15、逆锋则与顺锋向相反的方向行笔,笔锋也采用逆势。正用和倒用都可以逆行笔,于笔锋推进中,受阻散开自然形成飞白果。按笔的轻重,行笔的快慢,画出的果也不相同。
16、对于横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
17、(1)初春树法:枝干宜苍劲多枯少叶,墨气宜涧,山石宜用披麻,少苔点。技有鹿角,鱼骨,雀瓜等。
18、②忠实于自然,但不是照抄自然。
19、中国画讲究知白守黑,云和水在画中的作用就在于此,它是使画面生动的重要手段,云和水一般不用怎么去画,加深周围的山石和树木就凸现出来了,当然内部也需要加一些动态线来体现。
20、激情中的自然,送来璀璨的时光,起势不凡,拉长镜头,浓墨重泼,深打人心,送首瑰丽颂歌,赞它默默慷慨给予。在崇高寓于平凡之中,透着一股雄浑的气势,豪言壮语天地之间。辉煌的生命,灼热扑面,光环炫目,让人浮想联翩。
二、国画山水文字
1、步骤02:露根,加节疤。↓↓↓
2、南北宗论出自于《画旨》,他按画家的身份、画法、风格分为两大派别,北宗是李思训父子、赵傒、赵伯驹、赵伯骕、马远、夏圭,南宗为王维、张璪、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董其昌认为南宗是文人之画,而北宗是行家画,他崇南贬北,提倡文人画的南宗。
3、墨法很多,下面作重介绍“积墨”和“破墨”两种。
4、跟着名家学国画:赵春秋老师教你画冰雪山水
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6、步骤01:边勾边皴,先画主干,同时加以擦笔,表现出主干的立体果。画主干时应留出粗枝的位置。↓↓↓
7、步骤01:在起笔之前,确定好树干的倾势,取局部,顺树势勾画,淡墨浓墨混合而用,不可单一墨色。↓↓↓
8、试题答案:(答案)风卷(或“吹”)荷叶图试题解析:(解析)“突然一阵强风从对面吹来,千百张荷叶的一侧,被卷起。”从这句话中可知此画重点描绘的是荷叶,而且是风中的荷叶。
9、水画是中国画特有的画种之一。在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科,到唐代已完全成熟。山水画以描绘自然风景为主体,举凡名山大川、田野村居、城市园林、历史名胜、宫殿楼台、舟船车马,均可入画。山水画可再细分为水墨山水、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浅绛山水等。
10、就是要深入思考,概括提炼。
11、画龙点睛:供桌上之装饰艺术是汇集雕刻、彩绘、镶嵌等多样工艺领域,才能呈现出来的一项器物,其中又以木雕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1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3、方法:速写忆写慢写
14、再往上走,只能步行爬山,山势陡峭,一条长白瀑布劈面飞来,涛声阵阵,烟水悠悠。瀑布边是一陡峭小路,没有栏杆,下面是万丈深渊,只能手浮峭壁徐徐通过,这是爬长白山险的一段路。过了这段路,走过瀑布口,远远望去,就是长白山天池了。呵!好个长白天池,它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是一座火山口,放眼望去,群山环绕,一池碧水,云遮雾绕,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15、画树:该画有松树、夹叶树和枯树,松树碗形针叶,夹叶树主要用小圆形图案构成。树干部份用淡墨顺着线点刷,皴出树干纹理。树枝上画一些藤蔓,树干上点一些苔藓更显苍古。画藤蔓将笔毛刮成扁锋,从上向下轻刷,长短不等,数量适度,并点些小点。苔藓用正锋点,数量适度不要太多。(图3)
16、怕你长发及腰,你又倾心他人,待你青丝绾正,笑看君怀她笑颜。
17、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8、“擫”是用大指肚紧贴笔管的内侧。“押”是用食指第一节贴住笔骨外侧和大指内外配合。“钩”是用中指第第二节弯曲如钩地钩住笔的外侧。“格”是无名指第二节之间的骨节紧贴笔管用力把中指向内的笔管挡住并向外推。“抵”是用小指托在无名指下面抵住中指的钩。
19、现代有出现许多表现欣的题材的年轻山水画家,用国画技法描绘黄土高原、秦岭、太行、西北大漠、西藏雪山、热带雨林,甚至境外各国的风景。山水画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20、妙笔丹青:星星点点几只白鸡,在水面上徘徊,像是一位丹青妙笔疏工几笔画出的水乡苇塘秋意图。
三、山水画文字头像
1、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唐)戴叔伦《题稚川山秀》
2、步骤02:然后依疤痕由下至上画出主干的轮廓线,树干的转折处可加皴笔。↓↓↓
3、正锋法:执笔成90度,笔尖向下,笔杆垂直,多用于勾线、点苔、线皴之类。
4、另外,画泉水瀑布水源要合理,要符合大自然的一般规律,山顶上、山腰上突然出现大泉水大瀑布,就显得有点怪怪的。一般两山之间,森林深处有可能出现。源头深,水流大;源头小,水流小。如下图:
5、国画基础教程:现代山水画设色
6、清代的绘画以摹古为主,这是因为当时闭关锁国和文化专制政策导致文人的思想被禁锢。以“清初六大家”为代表,强调“日夕临摹”“宛然古人”的艺术主张,迎合了当权者的思想束缚政策,被奉为“正统派”。
7、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范千古,启迪万物。这是山给予我的厚重酬报。我对于门前的山,仿佛读懂了李白与敬亭山,产生了“相看两不厌”的情感。
8、“刻”,笔迹显露,运笔呆滞,转折的地方出现不应有的棱角。
9、步骤04:由下至上添皴笔,纹理圆如铜钱,勾时由内向外画线。↓↓↓
10、二是潜移默化在真境、神境、妙境的高深境界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达到精神境界的升华。
11、(6)在同一作品中,印章不宜印得过多,一般不超出三枚。过多了,会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印章上去,这就主次颠倒了。
12、“游”只解决对景物的了解。进一步则必须深入思考、分析,在掌握表现对象的特征之后,要去芜存精,由表及里,深思熟虑地去构思、去立意。“意在笔先”就是这个意思。
13、明代后期,在上海、松江一带存在着许多画派,其中以华亭派影响大,代表人物为董其昌。他极力推崇纯“文人画”,提出了南北宗论。
14、怀着信心,踏上了通往山顶的道路。一路上,听着林间鸟儿愉快的歌声,看着路边鲜艳的野花,各种花的香和泥土的芬芳随风而至,真让人心旷神怡。不只知不觉中,早已走到了半山腰,这时人们都已经筋疲力竭了,但胜利就在眼前,只要你坚持到底,你就会成功!
15、“年华是好年华,却是经不得数的。”
16、“歙县历史悠久……至今已2242年……。歙县人文荟萃,是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历代以才入仕以文垂世称甲江南。
17、勾:勾轮廓和结构,这是造型的重要一步。
18、跨体式的叙述方式。这本大著的叙述方式与以往游记体、方志体不同,他是游记、方志体的杂糅。既有第一人称式的回忆体验,也有以第三人称的他人眼光来看待这里众说纷纭的历史事实和传说。而历史传说正因为民间文学的魅力和神秘而使严肃的历史有了些情趣。这种严肃和情趣的活泼导致文章的视角给予读者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有意识地转换身份使得本来枯燥的史料变得生动起来。他或以体验者的身份介绍他所闻所见,或用全知全能的导游身份散文化地叙述其历史典故、故事、轶事,又更以史学工作者的身份分析历史的源流显得严肃和认真。这种全知全能的叙述方式原本是小说的独特表达方法,在这里却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1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0、步骤02:勾画粗枝,注意行笔的停顿转折,线条的粗细变化。↓↓↓
四、文字山水画图片大全
1、点景的人物和动物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有它自已的特点,有别于西洋画中的风景写生。中国山水画写生,不仅重视客观景物的选择和描写,更重视主观思维对景物的认识和反映,强调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反映自已的思想感情。
3、破墨法:是在前一笔不太干时,趋势再补充上去另一笔使其融和渗化,合二而一浑然一体,产生鲜活生动,和谐滋润的果。
4、(4)重,如“高山坠石”(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5、高高的峰顶如利剑插入云霄,矗立在天地之间。高耸入云的山脚下,是一条小溪,潺潺的溪水清流见底,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出溪底的砂石。溪水两旁的石壁色彩斑斓,各种颜色交相辉映,映出的溪水的影子,都是五光十色的,石壁上长满了青葱的树木和四季常青的翠竹。苏东坡一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竹》短小但精辟诙谐地写出了竹对文人墨客的重要性。
6、一幅用文字勾画成的工笔山水画长卷
7、步骤02:勾画出西面的树干轮廓,顺势画出树根,墨色可稍淡一些。↓↓↓
8、(12)季冬:干宜古怪,枝宜僵曲,小枝宜短秃遒劲,干枝均用墨染。
9、艺术家开始越来越多地表现现实生活与抒发情感,创作领域逐渐扩大,由此山水画从人物画的背景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
10、跟着名家学国画:陆俨少课徒稿之树法
11、简单说即是层层递加。要点有三:
12、宋人理学注重格物致知,注重对真山真水的体悟和观察。在院体水墨山水的发展中,夏圭、梁楷等人还与西湖四周丛林中的禅僧画家相互启发。
13、写的关键是意境,古代画家为普遍的经验是“意在笔先”。看来是老生常谈,但却是极重要的经验。“写”是形式,是技法,即所谓的“笔”。“写”是反映“意”,但“意”和“笔”不容分割,二者应该高度地统即要求有新意,又要求出妙笔,笔意相发才能画出满意的作品来。“笔墨当随时代”是“写”这一环节重要的一点
14、山水画落款的经典词句:
15、与碎片化《梦里田园》不同的是,《歙县往事》大著以全景式的方式,以他自己的视角记述了八十余座古村落的历史人文故事。从西乡、北乡、东乡,再到上水南、中水南、下水南和旱南外截、旱南里截,然后再到徽州古城和人物逐一扫描。继之掀开歙县的建制变迁、山川地貌、文化教育、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新安理学、新安画派、徽州古道、徽州商帮、徽学研究、家族溯源等神秘面纱。验证了拉布拉什“历史不可与国人居住的地域相脱离”的论断。如果把《梦里田园》比作一串珍珠项链,那《歙县往事》就是一座巨大的玉雕山子,显得细腻而宏大。至于为何撰写这部专著,张玉科在前言部分是这样表述的:
16、“大吆喝,小吆喝,骡嘶马叫,车轮辘辘,脚步沓沓,桨橹的打水声,船帮的互撞声,打铁声,淬火声,裂竹声,锯木声,还有拨弦吹管唱曲——上海的清雅就杂在这俗世里面,沸反盈天的。老庄也好,魏晋也罢,到此全作了话本传奇。”
17、抑或是婺源的那山那水那幽深的青石板路和满目的青瓦白墙徽派建筑及其凝重的历史文化……对我来说,一切都缺乏一种打动?答案是:茫然。
18、步骤04:用淡墨对树干的阴面进行点皴,待墨色快干时,可以用稍浓的墨色进行复皴,增加树干和体积感,后用重墨补点。↓↓↓
19、我站在甲板上,头顶是蓝天白云,脚下是碧绿的水远处是奇峰罗列。此情此景,此时此刻,我好像已融入了大自然中,仿佛是在天堂。此情此景,此时时刻,是我这笨拙的笔怎么也描绘不出来的。
20、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五、山水画文字赏析
1、笔法:中国画在用笔方面的要求是很高很严格的,这些严格的要求就是所谓“笔法”。
2、老师就说了:“写作是,用文字画一幅山水。”
3、白云风中飘,静静常含笑,点点细雨落香草。风中白鸽飞,轻轻落树梢,雨滴晶莹似珠玉,淋湿了江南柳。爱江南,一曲轻歌唱醒了桃花妹。问君几时归,真情若江水,青山隐隐问玉湖,爱的是哪一位。山青水秀云淡淡,风中细雨一滴滴,柔情系江南,几回念故里,缕缕真情谢桃花,思念的是阿妹。
4、顺锋是指笔从怀内至怀外(由左向右):由上向下,这样的笔锋呈顺势,叫顺锋用笔。
5、有时对地名研究也有着学人般的爬梳功夫。如对“篁墩”一名的梳理:首先说明“篁墩”得名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而后表述“篁墩”初名叫“姚家墩”,后曾改名“黄墩”。并引用《新安黄氏家谱》中的记载,说明东晋时有一个名叫黄积的人,“为考功员外郎,从元帝渡江任新安太守,卒葬郡西姚家墩。积生寻,庐于葬,遂家焉,改曰黄墩”。进而又引用正史,讲述东晋大兴初年,新安太守程元谭因有善政,朝廷赐程元谭及其后裔宅居于此,此后新安程氏族人世居于此,繁衍盛兴。因为此地多修篁翠竹,于是改“黄墩”为“篁墩”。唐末黄巢之乱时,黄巢军一路烧杀掳掠,相传,“凡地以黄名者,兵辄不犯,盖谓己也”。于是在唐末时又易“篁”为“黄”。
6、早期山水主要作为地图的形式存在,出现在四川的画像石上。地图上山水存在的目的是“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但其并不具有审美价值,只是体现出它的实用性。
7、树由四个部分组成:主干、支干、细枝和叶
8、步骤04:为树干染墨色、加擦笔,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后整理完善。↓↓↓
9、“悟”就是把对客观景物的感性认识,更集中地提高到理性认识。这样在繁杂的景物现场,该画什么,该舍弃什么,该强调什么,该突出什么,诸多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10、2、用笔的几点要求:平、留、圆、重、变
11、①第一遍干后再加第二遍
12、绘画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学习的历史,因为对于任何从事这一行当的人来说,不管他取得了多大的艺术成就和有着多大的年龄,也不管他有多大名声和多大影响,学习对于画家来说是终生的事情。西方绘画如此,中国画更是如此。对于中国画来说,初步的学习阶段与西方绘画相比,更是有着独特的传承方式和学画特点。美术教育家孙其峰先生经典的课徒画稿,规范的教学笔记,传统的图例范本,从基本的运笔、用墨、赋色入手,由浅入深、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地带领研习者进入中国花鸟画的堂奥。图版清晰明了,文字讲解详实,是初学者、提高者、晋级者实用的中国画教材。
1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4、枯笔法:笔上蘸墨色极少,常用于皴擦点画。
15、重重叠叠的高山,看不见一个村庄,看不见一块稻田,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着不知几千万年了,从来有惊醒它们的梦,从来没有人敢深入它们的心脏,就是那爱冒险的猎人,也只到它们的脚下,追逐那些从山上跑下来的山羊、野猪和飞鸟,从不攀登它的峰顶。
16、只有积墨,易厚而不润活,只有破墨,易活而不厚实。
17、一阵微风吹过花儿们翩翩起舞,那舞姿可真是美极了。往前走是一片松树林,绿得仿佛要滴油,树下松针铺成的地毯,比那天鹅绒地毯还要舒服。
18、笔锋的运用还有:“提按”、“转折”、“虚实”、“滑涩”、“顿”、“戳”、“揉”等方法。
19、我想你的问题本来就是错误的。山水画仅仅是对于中国画而言,所以它一个关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风景画的称谓,与它同一级概念的有花鸟画与人物画。在油画中叫油画风景。
20、宋太祖实行崇文抑武,文人的社会地位提高,科举制度完善,画院蓬勃发展,出现了画学。在宽松的政治文化条件下,画家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追求细节的写实手法发展到了新高度,绘画技巧急速提高,山水画空前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