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钱塘湖春行》的诗
1、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2、我爱的还是湖东,在那白沙堤上,杨柳吐翠,绿树成荫。
3、白居易的诗《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表达诗人对西湖春天的喜爱之情。“迷”“没”两字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花美丽活泼和草的茂盛,写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也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大自然的赞美。
4、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5、《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6、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上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结构之妙,诚如薛雪所指出: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一瓢诗话》)。这种“章法”上的“变化”,往往寓诸浑成的笔意之中;倘不细心体察,是难以看出它的“条理”的。
7、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一是景色远近的区别:第一句写的是天边,那是远景,后面写的是莺燕,是近景。二是浓色与淡色的区别:乱花那是繁茂的浓色
9、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10、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11、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12、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13、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4、“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的运用,在全诗写景句中贯串成一条线索,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钱塘苏小小。可是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之中。从“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联里,透露出另一个消息:很快地就会姹紫嫣红开遍,湖上镜台里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
15、✦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云脚低:指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1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古诗带拼音版qián táng hú chūn xíng钱塘湖春行táng dài:bái jū yì唐代:白居易gū shān sì běi jiǎ tíng xī , shuǐ miàn chū píng yún jiǎo dī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17、清代方东树说这诗“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续昭昧詹言》)。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相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金·王若虚《滹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
18、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孤山寺北、贾亭之西,春水新涨,湖面刚刚漫平;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天空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水波连成一片,云彩显得是那样的低。
19、方东树说这诗“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续昭昧詹言》)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
20、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二、《钱塘湖春行》的诗配画
1、河南省文化馆文化志愿者招募公告
2、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写出了作者游钱塘湖时的喜悦心情。其中颔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出了春天刚刚来到人间,作者发现春天足还的喜悦心情。因为是早春,花儿东一簇,西一簇,所以说是"乱花",草儿也没有很丰盛,所以说是"浅草"。这是作者欣赏,观察后的判断,使眼前的景物化为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读者受到感染。
4、——若喜欢,请“在看”
5、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白居易。
6、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唐穆宗时期)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唐敬宗时期)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四年(公元8824年)间的春天。
7、大诗人白居易心中所想始终不和现实脱节,春天始终在心里,让我怎么不心生佩服啊!
8、✦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指燕子衔泥筑巢。
9、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10、⑷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11、是啊!不觉感慨!物欲横流的社会,乱花渐欲迷人的双眼。
12、阴:同“荫”,指树荫。
13、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14、✦乱花:纷繁的花。✦渐:渐渐地。✦欲: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浅浅的青草。✦才能:刚够上。✦没(mò):遮没,盖没。
15、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16、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17、⑹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8、钱塘湖春行(中华经典资源库~过传忠讲解)
19、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20、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
三、《钱塘湖春行》的诗眼
1、《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描写动物的活动来展现早春景色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希望能帮助到你
2、“乱花”“浅草”一联,写的虽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却有紧密的联系: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来往为频繁。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
3、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4、⑺浅草:浅浅的青草。才能:刚够上。没(mò):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5、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7、杭州西湖,的景点是白堤和苏堤了。
8、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这首《钱唐湖春行》当作于长庆四年(8824年)间的春天。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11、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12、luànhuājiànyùmírényǎn,qiǎncǎocáinéngmòmǎtí。
13、所写之景:首联写远景,极目远望,白云低垂,湖水平堤。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歌燕舞,“争”和“啄”显出生机勃勃。颈联写俯视所见之花草,花儿杂乱而未燎原,春草初长仅能没蹄,“乱”和“浅”透出早春气息。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对西湖尤其是白沙堤的由衷赞美。
14、(1)作者在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中哪一个词能概括这种感情?
15、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你来倾听!
16、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17、⑼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18、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19、钱塘湖春行》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关于西湖的诗歌。诗中描写了早春西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心情和对钱塘湖景色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尤其是中间的四句,详细描写了西湖春游所见的景色,形象生动,情景交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事物的活泼情趣和高雅闲适。全诗结构严谨,自然凝聚,精工细作,语言浅显,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咏叹西湖的名篇。
20、(2)"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浅"字突出了初春小草的特点,写出初春小草的小、嫩的特点。
四、《钱塘湖春行》的诗句赏析
1、小帆课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朗读,陶冶情操,升华修养!
3、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划两处。
4、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5、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6、“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突出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天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7、D答案:D审题:不正确的一项D选项中“只爱”的表述有误,应为“爱”,前者是众多之中只喜欢这“湖东白沙堤”,其他地方不喜欢。而原诗句的意思是作者喜欢很多地方其中喜欢“湖东白沙堤”。
8、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9、luàn huā jiàn yù mí rén yǎn , qiǎn cǎo cái néng mò mǎ tí 。
10、所写之事:早春游览西湖美景。
11、点上方“唐诗宋词朗读者”,再点击“关注”。
12、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或知州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
13、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1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5、✦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
16、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飞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成为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为人传诵,正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这诗在意境上颇与之相似。
17、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18、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19、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宽广;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是先点明环境,再写景;后面是先写景,然后再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
20、有几处地方,黄莺争着栖身在向阳的树枝上;谁家刚飞来的燕子正忙于啄泥衔草,营建新巢?树上、地上,各种各样的花儿,有的含苞待放,有的争已吐艳,渐渐地有让人眼花缭乱之势;遍地的小草,绿绿茵茵,刚刚能没过马蹄。
五、钱塘湖春行的诗眼是什么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3)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5、要诗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6、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全诗是: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7、“乱花”“浅草”一联,写的虽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却有紧密的联系: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来往为频繁。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
8、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9、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10、小桥流水人家的上一句“枯树老藤昏鸦”《钱塘湖春行》的对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龟虽寿》中表现诗人老当益壮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辛弃疾的《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中描写山间幽静的词句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蝉鸣。”表明作者喜悦心情的句子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1、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12、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3、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不是的,看这首诗通篇都是描述景致和思乡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这是一首咏景诗)
14、回复“唐诗”、“宋词”,可以查询诗词。
15、早春的来临,宣告寒冬的退去,暖意驱走严寒,给大地带来生机。一曲《钱塘湖春行》,让春的气息伴随着音乐的灵动,越过耳膜与脑海的层峦浮现眼前,一派春意盎然的惬意为早春增添更多的醉人韵味。
16、《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意思: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17、gūshānsìběijiǎtíngxī,shuǐmiànchūpíngyúnjiǎodī。
18、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19、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行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茂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20、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