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第一句是什么手法【精选100句】

个性网名 文案短句 更新时间:2023-02-16 14:11:59

一、出塞的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要是英勇善战的李广将军还健在,绝不让匈奴的兵马越过阴山。(提示:“但使”“飞将”“不教”“胡马”四词要翻译过来;师可视情况简要介绍阴山。)

2、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3、来唤醒你那真挚的情缘

4、《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的壮志: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这两句写得意在言外。意思就是说: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

6、(2)读出节奏有韵味。

7、这首诗的修辞手法有排比(第一句)和假设(后两句)。

8、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9、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1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11、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汉朝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12、书法——健康长寿的养生之术

13、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碧绿的江水,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从天边飘来。抒发了作者对雄伟壮丽的祖国山川的喜爱之情。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4、sāi()jiāo()

15、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长征人未还”,“”指边塞和内地相距,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16、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刘禹锡《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即指此诗。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17、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它的尾联用了视觉与听觉的合奏。结尾两句,正是这一禅理意趣的反映。此时,古寺万籁俱寂,没有尘世的喧嚣,只有那回荡在寂静山林中的阵阵的钟磬声音,更加使人感到了禅院生活的宁静幽寂。全诗风格清丽,意境幽绝。另外: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8、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9、2.《出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PPT出示《资治通鉴.唐纪》资料)师引读。

二、出塞第一句是什么手法

1、 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

2、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3、《出塞》中的第二句用的是互文见义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长征人未还”,“”指边塞和内地相距,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译文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征战长久延续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4、师:天伦之乐不能享,为子孝道不能尽,明明有家不能回!现在你的心中还仅仅是思念的哀伤吗?还有什么?(悲愤)师:对什么的悲愤?(战争)

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6、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8、欢迎将您的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与大家分享,来稿请发至邮箱xxyw@txlexue.com。

9、(1)学生自学诗句,同桌探讨,师巡视了解疑问之处。

10、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11、《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12、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3、这首诗通过对汉代名将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首句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点名月色、关塞依旧,但时光流逝,朝代变迁,长期边防战争给人民和将士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在描写景物中,给予了深厚的感情。后两句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名将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语意含蓄,情感深沉。诗中充满关心安危的爱国激情。

14、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感受齐读一二句。

15、(2)学生分享搜集的关于诗人和本诗背景的不同资料,师随机对学生予以肯定。

16、(预设)生1:一轮明月照着边关。

17、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9、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20、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三、出塞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

1、后两句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名将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语意含蓄,情感深沉。诗中充满关心安危的爱国激情。

2、了解诗人和历史背景。

3、梁文道:越能放下自己,你就越快乐

4、师:面对不断重复的人间悲剧,诗人王昌龄多么希望时光倒流,回到汉朝相对安稳的日子啊,因为——(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5、 《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慨叹千古边塞变迁,没有的和平,思念传说中的名将威名的边塞诗。此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6、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城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后两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7、师(板书:恨战争):是对无休止战争的悲愤。来,将你们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间,齐读二两句。(生齐读)

8、这首诗,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但并不正面描写战争。诗人的着眼点既不在军书送出前边关如何被围,也不在军书送至后援军如何出动,而是仅仅撷取军使飞马告急这样一个片断、一个侧面来写,至于前前后后的情况,则让读者自己用想象去补充。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在艺术构思上也显得不落俗套。

9、《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10、(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

12、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13、师:看着看着,这远去的背影又幻化成千百万征人的代表。他们虽九死一生、思乡思亲,仍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他们虽痛恨朝廷、将领和战争,但又希望杀敌报国使家国太平!这就是征人的赤子豪情!

14、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15、诵诗句(PPT出示全诗)

16、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17、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爱国之情。

18、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9、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落》飘向何处?笛声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20、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四、出塞三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1、互文互见的写作手法。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爱国之情。表达诗人对守边战士的同情以及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

2、同学们,请轻声吟诵,看看诗句在你脑海中留下怎样的画面?

3、小说和历史本身就是有区别的说道周瑜,三国志上确实很受好评.在程普传上就有突显周瑜人格的地方继续看吧~

4、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想象画面,体会诗境;品悟字词,体味诗情”的方法学会了《出塞》。请看,我把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也带来了。(PPT出示: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5、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6、4.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7、*课前互动创诗境:看图猜诗句。

8、朱自清:论“逼真”与“如画”

9、诗从写景入手。“秦时明月汉时关”,皓月当空,照耀着边疆的关塞,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我们引到了遥远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争连续不断,一直持续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这是从时间上描写边塞的悠久。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10、点上方绿标收听唐诗宋词朗读者

11、采用以(借古)讽(今)的手法,借故代(名将李广)来讽刺(诗人所处时代驻守边关将领的无能)

12、学习“秦”字,齐读全诗。

13、《出塞》,是边塞诗的题目。主要以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为主。有一定的主关民族意识,因与其所处历史时期及生存环境有关。间接的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4、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感知边塞诗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词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5、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6、胡卓明:难忘的点菜经历

17、★学法迁移(如果时间不足,把拓展学习引向课外。)

18、长风几,吹度玉门关。

19、师:诗人这里思念几百年前的李将军的文字背后,你又读出了什么思考或言外之意呢?(生反馈)学贵有疑。相信下面的诗句和资料能帮到你。

20、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征夫不回还。

五、出塞后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2、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

3、3.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4、“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PPT出示)

5、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

6、是不是刘禹锡的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诗言志”。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他虽被贬谪,但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同时,他的自我表现欲也比较强,爱显示自己。

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首句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点名月色、关塞依旧,但时光流逝,朝代变迁,长期边防战争给人民和将士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在描写景物中,给予了深厚的感情。

9、这是一首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10、谁说说这两句诗什么意思?相机检查注释“但使、胡马”的理解。了解李广。(1)PPT出示唐.卢纶的《塞下曲》,指名说从诗中认识了怎样的李将军。(2)PPT补充李广资料,感知其英勇善战,读出敬佩(思念)之情。

11、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12、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诗的国度里。读诗,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学习第21课“古诗三首”的第一首诗,穿越到唐朝的大漠边关,感知诗人王昌龄的赤子情怀。(板书诗题和诗人)。

1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想象画面,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14、《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这首《陇西行》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

15、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16、师:这寥寥28个字,就是诗人一片赤诚之心的见证!难怪明代诗评家李攀龙评价他的《出塞》是——(PPT出示,生读“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17、(1)PPT出示王昌龄简介,指名读。

18、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守边战士的同情以及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

20、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紫藤萝花,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抒发出来——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生命的永恒。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