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奋刻苦的七言古诗【精选100句】

个性网名 文案短句 更新时间:2023-02-18 15:46:35

一、刻苦读书的诗句七言

1、10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2、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劝学诗/偶成》朱熹〔宋代〕

4、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5、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6、《金陵酒肆留别》这首诗,就是李白即将离开金陵前去扬州的时候写的。李白在金陵花钱如流水,来往的都是富家子或者酒徒,甚至在赌场上也泡过,并没有结交到什么有思想的文人墨客,也没有值得牵挂一辈子的莫逆之交。所以,要说这首诗在表达与金陵友人多么深的朋友情谊,那是瞎扯,没读懂。

7、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8、注:危稹(1158~1234),南宋文学家、诗人。原名科,字逢吉,自号巽斋,又号骊塘。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淳熙十四年进士,调南康军教授,擢著作郎兼屯田郎官,出知潮州,又知漳州。卒年文为洪迈所赏,诗与杨唱和,著有《巽斋集》。

9、20天道酬勤。勤能补拙

10、许时雍之父名许宗鲁,母亲尹氏。生有七子。多为秀才。

11、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12、霍鹏听说二人所述后,无比感叹道:“吾宦游十九年。初自漳泽归(指从长子县回乡),与公结社。饮酒和诗者什(即篇的意思)九;继自金陵归,饮酒和诗者什一;今自汝南归,而公已溘然长逝矣!吾即饮酒赋诗为之吟。且和者谁矣?!嗟呼!世人好谀,而公独直;世人好进,而公独退。籍其所为,此岂陶渊明、孔文举之流矣!是不可不为铭也!”

1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4、红蓼黄花取次秋,篱芭处处碧牵牛。

15、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好时间。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16、除孝道外,许时雍又遵从孔子所倡导的“孝悌”理念,敬重兄长,友爱幼弟。许时雍有兄弟七人,其行六。幼年之时,许时雍即跟随身为秀才的长兄许时康,读书识字。其听从兄长之命,刻苦读书;之后,兄长相继去世,除协助诸侄办理丧事外,又亲为诸兄长书写墓碑;另外,又以辅导子侄等读书习字为己任,并出资金为子侄等购买笔墨纸砚等以利学习。在许时雍关怀与严格督促下,除了自己的长子许格、孙许嗣复、许嗣禄等考中秀才外,其侄许杰及其侄孙许嗣炎等也都成为秀才。为之后许氏成为旧城文化科举望族奠定了基础。

17、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8、今天,井陉二中搬迁新址,有着65年历史的城关中学将成为真正的历史

19、注:杨(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20、一朝引上檐楹去,不许时人眼下看。

二、关于勤奋刻苦的七言古诗

1、《金陵酒肆留别》是李白走出四川看天下的第一首饮酒诗。

2、读诗,哪里可以如此拘泥。诗人只是说,这是一个春风荡漾的日子,柳絮在空中飞舞,江南美景让来自四川的李白陶醉在其间。至于“满店香”,是春风吹来的花香、是泥土草木的清香、是美酒飘香,甚至会不会是吴姬的脂粉香,大概还有“心香”、所谓心清闻妙香,一切皆有可能。

3、楚女雾露中,篱上摘牵牛。

4、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思想文章本就是在这个世界游荡存在的,写出好文章,获得新思想,创造知识,实际是捕鱼般的猎取。因为我们自己本身的所有就是这个世界的一分子。应该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单纯的物质世界,单一世界。

6、今天赵村店附近的古石桥

7、持置梅卤间,染姜奉盘羞。

8、宋人杨时,一心向学。一日,往谒名儒程颐,颐倦而闭目养神。时不敢稍动,垂首恭立在侧。待颐觉醒,门外积雪尺有余焉。

9、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取自唐代诗人,颜真卿的七言古诗《劝学》。原文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0、到这里才想起来,原来还有一帮金陵子弟,注意:不是金陵老友、金陵故人、金陵知己,是金陵子弟,是一帮这么多天来跟着自己混吃混喝的酒友。“欲行不行各尽觞“,后一次的送别聚会,什么都不说了,还是喝个痛快吧。这一句,尽管是全诗的中心,但是楚子总觉得李白有点欲盖弥彰的意思。

11、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谦卑做人,养得深根,日后才能枝叶茂盛。

12、老妇后遂采取蚂蚁搬家方法,将缸中所藏许时雍做官时的俸银五百两(约合今人民币三十多万元)盗窃一空。之后老妇托故辞职而去。

13、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14、明弘治间其祖父许仲昌,为邑廪生。后以岁贡入北京国子监读书。肄业后为听选监生时,遂举家移居井陉县城东关。以方便子孙能就近在县城读书,更好的接受教育。

15、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16、万历十年,在山西长子县任知县的城内人霍鹏从任上回乡,为其父丁忧守制时,许时雍邀请了小自己近四十岁的霍鹏,与自己的挚友毕秦,聚在一起研讨诗歌文章,并结成诗社。

17、书本知识是记载在纸,书本,竹简或者其它上面的,本身就是虚无的,所承载的包含的与现实物质世界是不一样的。不在同一个地方空间。

18、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19、反观现在的写诗人,或许由于所经受的教育不够完备,或许由于离开学校参加工作之后,再难经过系统的学习和积累,或许由于对读书和积累的认识不够深切,故而读书不够。在这种知识背景下创作的作品,怎能不干枯直硬,单调乏味?

20、许时雍(1516年至1594年),字维和,别号栢岩、逍遥翁等。明代井陉许水滋人。

三、勤奋好学古诗七言

1、投稿|合作-daxingwang02@1com

2、之后,许时雍又用做官时的俸银,相继购得城北岭一带水子沟中田地若干顷,分别给于子侄以为田庄产业。子侄遂于万历初年迁到水子沟建新村。

3、吹牛的曹植:富贵一场梦如烟,归来白马非少年

4、6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5、勋名未竟,唯子孙补。择词镌石,以埋黄土。

6、不久,老母病逝。许时雍按照礼制,葬其母于北关外火神庙西侧的白土坡南许氏先茔中,附葬于其父许宗鲁墓侧。并庐墓三年以尽孝道。(面向国内外发行的2015年《许氏文化》第二期,就以“许时雍辞官孝母”为标题曾刊登文章,向许氏宗亲介绍了许时雍身体力行以尽孝道的事迹。如图)

7、中国古代先贤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司马光、朱熹等,皆是发奋读书的典范。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许多流传至今的成语,都与古人勤学苦读有关。古代先贤读书治学的成功之道,不仅在于他们勤奋刻苦,还在于他们善于提炼和总结读书的经验与读书的方法。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篇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9、许时雍一生“性好书史”。到晚年,依旧“晨必登楼,手不释卷”地读书学习。

10、当今学诗之人,应该认识到,缺少哪方面的知识就要去补,万不可浅尝辄止,妄自菲薄。

11、闲话少说,先读一读。李白的第一首饮酒诗,意气风发,充满了年轻人的暧昧呢。

12、下笔如有神,神思到了一定高度,就像手中有了合适的工具,想要用笔来猎获,岂不挥手般的简单。如有神,是天地自然的神采果实花朵,也是你自己的精神利器。你的渔网厉害了,收获水产那不是易得。当然,产品果实得存在。如果没有的话,就是空想,再大的文豪也不能时时有佳作。

13、唯有了此三别:别金陵、别吴姬、别酒友,才有后这一个千古称绝的比喻:东流水和我的离别意,哪个更长?

1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15、与霍都堂等结成明代井陉诗社

16、六是要心无旁骛。南宋哲学家朱熹读书广泛,治学严谨,在读书方面多有论述。人们经常讨论善读书的问题,何谓善读书?朱熹认为,一心在书上,方谓善读书。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谈道:“读书者当将此身葬在书中,行住坐卧,念念在此,誓以必晓彻为期。看外面有甚事,我也不管,只凭一心在书上,方谓是善读书。”此处,朱熹所谓“善读书”,即善在“心上”,做到读书时心无旁骛,雷打不动。如果心不在焉,纵有千万种读书方法也是枉然。

17、李白在金陵、扬州一带十分豪爽,见到哪个文人有困难,会主动送上一笔钱去救助人家(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很快就“散金三十万”,把大笔的家财消耗掉了。而且在扬州还得了一场大病,弄得十分窘迫,差点卖掉家传的宝剑和新制的鹔鹴裘衣来筹集路资。

18、想不想立即拥有整本的《井陉古今名人》?

19、在古代,能寿过七十属罕见的了。而许时雍由于身体康健敏捷,且善登山远游,已逾古稀之年的许时雍,仍可纵情于山水之间。其曾对人说道:“晋代人说许玄度之所以有登高远游的情趣,主要是具备有一个能游历的好身体啊!我如今也过古稀,尚庆幸能和许玄度一样,也有一个能登高远游的好身子骨啊!”其在七十三岁高龄时,还同年轻的霍鹏以及毕秦等一同结伴游历苍岩山数日,并能“登危涉险,历览遍观”(许时雍《游苍岩记》)。

20、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四、关于读书的诗句古诗七言

1、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2、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好时间。

3、考中举人后,许时雍时年三十一岁。考虑到母老且有病,遂放弃做官而回乡以尽孝道。

4、河鼓星高钟异卉,铢衣烟靓袅西风。

5、当时葬于北关外、火神庙西白土坡先茔中。

6、没有不可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约翰·肖尔斯

7、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的文学家。

8、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9、许时雍辞官回乡后,居于东关路北今台子巷处四合院旧宅中。其家中曾雇佣一老妇打扫庭院。老妇日常洒扫时,无意中发现庭院地砖下有地窖,地窖中瓦缸中藏有银两。

10、但是有些朋友读书,容易走极端,故意找一些偏门怪僻的书熟读,生吞活剥用在诗中,施施然以骄人。和尚以为此法,也不可取。写诗要展露诗才,而不是逞才以骄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亦不可取。故沧浪诗话说:“诗者,吟咏情性也。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和尚以为,读书需要“入”,也需要“出”,入乎其内,方能磨炼诗心,积累技巧和知识;出乎其外,才能言出由心,捕捉诗意诗趣。难怪王国维这样说:“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句话,当为写诗者戒。

11、叶细枝柔独立难,谁人抬起傍阑干。

12、1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14、书山来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小时候记得教室后面贴的源还有个是郭沫若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2113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5261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4102记得是郭沫若在黄山遇见一个因高考失利1653的学生时,给他的。

15、地址:微新路45号大盟传媒三楼

16、老妇在堂上如实交代盗银经过,并退回全部赃银。

17、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这两句诗告诫我们要抓住年少时光,好好读书,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18、许浑,晚唐诗人,字用晦。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一生专攻律诗。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对偶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19、特别说明,李白27岁时,也就是写这首诗的第二年,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了婚。

20、其又在天护附近赵村(今矿区刘赵村)购买田宅一处以为别业。并常常经凤凰岭往来于县城与赵村间。

五、刻苦读书的古诗句

1、瀼瀼零晓露,羃羃蔽晴烟。

2、“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第二句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郭茂倩的《长歌行·汉乐府》译文: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就只能悲伤叹息了。

4、许时雍在山东利津任知县时,其常以春秋时郑国权臣公孙侨教育子孙的“水火”之喻,作为治理利津的座右铭。并遵从公孙侨“以宽服民”、“以猛服民”的方略,宽猛相济。宽,既强调道德教化和怀柔;猛,即严刑峻法与弹压。以此为准绳治理利津。同时又审时度势,采取宽严兼施的治理理念,对普通遵纪守法的百姓,也采取了较宽松的政策措施。

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6、我们的学习读书多到或者精粹到一定程度,就会与之共鸣,接壤,破壁,连接。就像游泳,游得好了,多了,就会像鱼儿一样,从外表上,便可理解形象为同类。带条鱼上岸,岂不简单。

7、而在文化相对较落后的井陉,文人结社可以说是颇具影响的大事——这从霍鹏为许时雍写的墓志铭中的“初自漳泽归,与公结社,饮酒和诗者什九”记载得到印证。

8、另外,许时雍所擅长五言诗。其崇拜汉末建安七子之一的诗人王粲,五言诗多效仿王粲的风格;而其推崇的魏晋诗人许询许玄度,也以五言诗见长。

9、有兴趣一起聊诗、对对子、交诗友的,可加古诗学堂粉丝群:

10、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11、15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3、《白鹿洞二首·其一》王贞白 (唐代)

14、主人凝伫苦,长是废朝眠。

1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6、杜甫有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7、结社吟诗促进井陉文学发展

18、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19、Hi~新诗友,记得点蓝字关注我们哟

20、三官洼前许水滋祖茔旧址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