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行古诗写了哪四种景物
1、陶然而醉(táoránérzuì):形容酣畅淋漓地醉饮。
2、《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两句诗的意思。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名诗。
6、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7、读了这几个字,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全班交流)
8、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9、杜牧诗以七言绝句著称,晚唐诸家让渠独步。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10、?(课例观摩)林莘《夜间飞行的秘密》(四上)
1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12、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
13、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14、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诗人?(指名说)
15、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16、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愿意把刚才游览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17、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8、如果觉得有用,记得文末点个“在看”。
19、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20、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二、山行古诗中写了哪四种景物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2、橙chéng(橙红、橙色、鲜橙)
3、(4)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朗读古诗。
4、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5、“放手”合作学习第四句。
6、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
7、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山行描写了满山的红叶如火如荼,一条石子路蜿蜒而上,白云缭绕半山腰有几户人家,就像走进了画里面.主要描写了秋天的山,满山红叶,白云绕山等的景物
8、这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和山之深,“斜”与“上”呼应,写出了高而陡的山势。
9、层林(cénglín):一层层的树林:~叠翠。~环抱。深秋季节,~尽染。
10、“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11、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乐游原》
12、老师范写。(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
13、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14、“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白云仿佛从山岭中生出,飘浮缭绕,既可见山之高,又表现云之淡白与山之苍翠相映衬,点染出明快色调。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15、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16、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全诗如下: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作者介绍: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17、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18、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
19、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
20、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三、山行古诗诗中描写了什么等景物
1、(4)“霜叶”是什么意思?“红于”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3、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于:比。
4、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5、注:斜的读音是xié,是指不正,跟平面或直线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另有古音念xiá,在部分古诗中使用古音以求押韵。
6、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生卒年不详。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7、挑tiǎo(挑灯)tiāo(挑选)
8、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9、逶迤(wēiyí):也作委蛇(wēiyí)。形容道路、山、河等弯弯曲曲、绵延不绝的样子:五岭~。山路~。迤(yí)。
10、教师:准备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11、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浪淘沙》
12、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四时田园杂兴》
13、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14、《山行》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对,秋季,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赠刘景文》这首诗,去寻找秋天的另一番景象。
15、每日为您诵读诗词、美文!
16、描写了山石小路、白云、人家、枫林构成的秋季的美丽的景色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坐=因为 于=比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此诗描写了一幅山林秋色图。可以用以下词语描写:寒山高峻、白云缥缈、枫叶似火、石径蜿蜒
17、《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想像画面.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8、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19、第二单元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听听,秋的声音语文园地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再牛肚子里旅行习作:我来编童话快乐读书吧第四单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小狗学叫习作:续写故事第五单元搭船的鸟习作例文: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望洞庭》《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美丽的小兴安岭语文园地六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口语:身边的“小事”语文园地七第八单元司马光灰雀口语交际:请教语文园地八
20、(多媒体课件放映第二张幻灯片)观察电视中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四、山行诗中描写了哪六种景物
1、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2、杜牧诗歌俊爽峭健、雄姿英发的风格在律诗中为突出。后代诗评家都曾指出,“拗峭”是杜牧律诗的特点。
3、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
4、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5、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6、《夜书所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
7、重点指导“菊”与“残”的写法。
8、“悟诗情”指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思念、理想、社会现实、风景等)。
9、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
10、古诗激趣。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诗题,认识作者。(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揭题。学习《山行》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11、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唱。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自读,读到朗朗上口为止。
12、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滁州西涧》
13、山行:在山中行走。
14、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15、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画鸡》
16、描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这四种景象。
17、背诵、默写古诗《山行》。
18、《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19、“解诗题”即了解诗歌标题的意思,很多古诗从标题中就能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0、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望天门山》
五、山行古诗中写了几种景物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赠、刘、盖、菊、残、君、橙。
2、(3)读了这些资料,你能体会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吗?用心读读。
3、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4、理解诗歌意思是体会感情的前提。诗的侧面提供了一些词语的注释,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提醒学生在使用注释的时候,力求做到总体把握,不能字字对译。
5、《山行》诗中所描写的六种秋天的景物分别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6、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枫桥夜泊》
7、顺着这条山路极目而望,在白云飘浮缭绕之处,几椽芭屋若隐若现,不禁让人顿生亲切之感。
8、同桌互读,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9、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10、第二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11、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江上渔者》
12、“停车坐爱枫林晚”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13、(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14、“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15、(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16、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1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18、⑵远上:登上远处的。寒山:深秋季节的山。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斜:为倾斜的意思。
19、(3)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山行》是一幅色彩鲜艳,意境深远的画,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20、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竹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