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与自然的诗句【精选100句】

个性网名 文案短句 更新时间:2023-02-21 15:02:48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诗句

1、径草踏还生。酒伴来相命,

2、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3、以上反思解释了臧棣诗里的“天使”和“魔鬼”。二者在他笔下频频登台,其实是源于对人的存在的紧张。而那娓娓的语调告诉我们:有时也并非紧张,只是对人类这一物种的身份思考,轻捷,灵敏,甚至带着点即兴的欢快。

4、译文: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每当寒冬将尽便促使春意萌生。大自然早已安排好了万紫千红,只等春雷一响,百花就将竞相开放。

5、接着来看大自然的滋味。“你不语,但你浑身似乎长满了嘴巴,急切地想要诉说什么”,在诗人充满儿童趣味和少年幻想的眼中,身体的光明已溢出春天的火焰,这大地嘴巴正在与“盆景对话”,慢慢地将外在汲纳成“内心的风景”。这是对大地万物滋味的一种间接的赞美。到了《百草疗疾》中,“我浸在百草的芬芳中”,转换成一个尝采百草的人:

6、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7、关键词:《庄子》;鲁侯养鸟;人与自然

8、自然的界定是什么?山水是自然,城市也是自然。所以我认为,诗歌写作应是阶段性的,比如现代人不可能去写唐诗。

9、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是近年文学界颇为关注的话题。无论秉持怎样一种诗学立场和艺术原则,作为诗人,无论是臧棣、胡弦,还是雨田,都深刻意识到唯有在与天地万物的交融交往中“寻求与万物的一致”,才是跨越“界限与黑暗”,探寻生命与精神秘境的途经。本期“新批评”关注三位诗人的新作,他们各自的新诗集,都意在将人和自然之间的“隔断”弥合起来,重建两者的精神契合。

10、译文:天地与我们都是道心之大用的妙用所生,万物与我们都是一个本体而没有人我万物之别。

11、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竹怜新雨后, 山爱夕阳时. 湖上 徐元杰 风日晴和人意好, 夕阳箫鼓几船归.

12、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13、在休斯诗歌的抒情机制中,自然从来不是以喻体形式存在于文本之中的,而是与人的精神世界进行互动和相互映照,从而折射出人的精神体验和生命感受。例如,在《生活多美好》(“LifeIsFine”)一诗中,自然与人的关系是通过人的切身体验来建立的。该诗前三节如下:

14、然而,现实中的自然强加于非裔民族的负能量,其源头并非来自自然本身,而是来自使自然异化的力量。在休斯的诗歌中,自然的异化在本质上表现为自然的客体化和工具化,即自然在被操纵、改造的过程中走向非自然化;其目的在于将自然客体化,使之丧失自然本性而沦为工具,而客体化和工具化的自然只能臣服于强权,成为强权的奴隶和帮凶。休斯的诗歌通过展现自然的客体化和工具化,抽丝剥茧,揭示出自然异化背后的强权。

1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6、下周二将推出张叉教授的文章,敬请期待。

17、今天由我主持这场“诗与自然”为主题的沙龙。我认为,写诗本身是一件自我的事情,在电子阅读时代,互动性尤其不足,大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是难得,所以今天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18、“那是一个敢于献身的人,那是一个在舌尖上跳舞的人。为着众生。菩萨心肠。他的眼神明亮,那些草药,也具有了人性的光芒。”

19、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0、2021上海之鱼国际公共艺术双年展

二、关于人与自然的诗句

1、就跳下去,管它水深浅。

2、就这样,诗歌对连翘的外观描摹,分成两个段落来进行。每一段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避免了实与实挤在一团、过于板结之弊,也绕过了虚与虚相靠、过于缥缈而缺乏说服力之险。全诗叙述有条有理,呼吸自如,节律依依。

3、让物像人一样,在心智上“活”起来,赋予物自主性,构建物的主体,从而建立“物的自治”,都体现出诗人深入物的能力。我们或可以说:臧棣的诗歌状物开启了新的世界观。这让人想到《旧约·创世纪》:耶和华将各种活物带到亚当面前,看亚当如何将它们命名。或许正是从那一刻起,人类拥有了神赐的语言(诗)特权。臧棣,正运用这一特权,再次呼唤植物的名字;驰骋于语言内外,重新认识万物,重释人和植物所共生的世界。因而,《诗歌植物学》既是植物之传,又是开创性的诗歌书写。

4、描写诗人内心的闲静.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

5、《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6、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7、在西藏的时候,我对阳光特别敏感。为什么呢?我后来想,没有为什么。

8、为散文诗作家、理论家提供新创作和研究成果,向公众推介散文诗人及作品。主要栏目有:大家访谈、精品点评、重温经典、名家新作、来稿选萃、新锐空间、爱情散板、且行且吟、诗坛动态、中心资讯等。

9、问题: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语?

10、山水的清音,蕴含着古人深沉的思索。拢山海于笔端,收天地于眼底,情之所发、笔之所至,处处跳荡着大自然蓬勃盎然的生机。诗人将情感和人格转化到自然之中,写出的不光是客观的美景,还有丰富的心灵与自然的人性。

11、其次,口语嵌入的及物抒情。“抒情的放逐”是百年新诗发展中由徐迟首先提出的美学主张,经卞之琳、穆旦等的实践,对放逐、清理诗坛上肤浅、表层的“大词抒情”,召回肉身化、智性化、玄学化等新型抒情起了历史的作用。上个世纪90年代,肖开愚等人又倡导“中年写作”,意在消解北岛一代意识形态抒情、历史文化抒情负面作用,重建叙事化、戏剧化的及物抒情。一句话,其目的在于重建诗歌的真实性、日常性语言伦理。

12、对自然诗意细小丰盈的及物呈现

13、——读臧棣新诗集《诗歌植物学》

14、再来看自然的声音。“满世界者长满了新奇、新鲜的,聆听的耳朵……”这是南方的耳朵,热带的耳朵,使枯叶返青,黄叶褪褐,幽暗中吹来的是“蕴蓄了一冬的思想”。这首诗题为《春的号角》,将世界勾连成一个宇宙通感肉身,鲜活而生猛。透过这神奇的耳朵,“数十种绿,在溪流的两岸滴翠”向我们潺潺流来,“植物的轻语”和“鸟在五线谱上跳动”,在我们心灵的视屏徐徐涌现。需要强调的是,“春的号角”,本是一个粘连着特有时代意识形态词语,却被澄澈地还原为本色所指,并指向生命的多向能指。这,也请可算是孙文华的一个小贡献。

15、吴先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哲学和生态伦理研究

16、译文: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17、一种真实的安慰:就仿佛

18、陶渊明向往耕读自由的生活,“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孟浩然、陆游陶醉于“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或者“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乡村田园场景。李白“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狂歌而去,是心灵回到自我的纵情与愉悦,“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生命与自然、宇宙融为一体,这种对自然的皈依与眷恋,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时空意识、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

19、(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0、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清代张维屏的《新雷》

三、古诗词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1、即便是传承于中国传统,仍然直指当下。

2、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小塞涅卡

3、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5、古典诗词中的山水意象色彩纷呈、意义深远,是宇宙生命美妙的自然呈现,是山川草木、日月风云借诗人妙笔而获致的美的律动。古诗词“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有限的物象有了无限的意韵,品味其独特的审美意蕴,感悟诗词中所昭示的深刻道理,使人领悟到传统文化之深之博之美,使人获得对宇宙、人生的理性认识和励志生命的人文品性。

6、《诗经》里的植物“荇菜”

7、11月22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剑教授应邀访问我院,并作“英国环境意识的诞生——自然诗歌中的环境与环境保护”主题讲座。讲座由王桃花教授主持。

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9、既然“鲁侯养鸟”这则寓言是作为论据证明以上两个故事。那么,这几个故事必然有相通之处。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相通之处在于:当不同主体的是非观相异时,人们往往会以否定他者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颜渊以尧舜之道否定齐侯,齐侯不能接受而意欲杀了颜渊;扁子以“至人”之德行否定孙休,孙休不能理解而更加困惑;鲁侯“以己养”否定海鸟的生活方式,海鸟不能适应致抑郁而终。由此,庄子揭示了“鸟死”的原因——人皆“自是而非他”。“自是”则以“己”为标准建立与他者的同一关系,“非他”则否认他者的独特性与合理性。

10、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13、《山居秋暝》(唐)王 维

14、人与自然间的正常关系,应当是欣赏与保护,对自然的欣赏,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欣赏大自然的山河壮阔,鬼斧神工;欣赏风花雪月的四季轮回;欣赏鸟翔蓝天,鱼潜水底的物竞天择。人将大地比作母亲,人类在母亲的怀抱中生存,体现的是真正的和谐。

15、地球文明与人类文明的对抗,到今天,已达到状态。自然改变了,食物改变了,很多东西都改变了……我是农村长大的,但我也回不去了。现代人很多都如此,大家把肉体放在城市,心却时常为回不去的故乡而伤感,诗歌创作中自然就会涉及到这些改变。

16、材质/Material:不锈钢/Stainlesssteel

17、山水胜处,艺文养心。漓江“诗说话”沙龙主持人非亚说:漓江边特别适合喝酒,写诗,谈诗……且让我们跟随诗人,走进诗歌与自然的世界。

18、张教授系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英美诗歌和中外文学关系。此次讲座,他以浪漫派诗歌和20世纪诗歌为例,说明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并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讲座内容既丰富,又生动有趣,深深吸引了在场的全体师生。

19、我在南宁读书四年,工作一年,对这个城市仍然陌生,常常觉得自己过着机械般的生活。我常觉得,什么都是无意义的。写诗也是无意义的,当然也许是我还没有找到这个意义。

20、在休斯诗歌中,自然题材并非用于建构关于自然的客观描写,而是用于表现主观世界,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休斯诗歌艺术的进一步拓展。休斯的早期诗歌深受美国非裔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注重透过物质世界的狭小缝隙探索广阔的精神世界,因而常常忽略物质本身的物象,在表现形式上则借鉴非裔口头表达传统,以声音建构精神世界,强调运用人声或具有浓郁黑人音乐或方言色彩的声音形态作为诗歌表现手段。在休斯20世纪40年代的诗歌中,声音仍然是精神表达的重要载体,但现实世界的物质形象也成为重要的艺术符号,展现出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交融的形态。自然因而成为休斯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同时联通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情感,形成具有现实色彩的抒情性。

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诗句

1、自然诗,应该是写自然与现代性的关系。

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大特色,几乎每一首描写自然的诗词,都是一幅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

3、古典汉诗是植物的家园,其中的状物手法亦俯拾即是。《诗经》里已收录了上百种植物(参阅石润宏:《唐代文学中的植物书写研究》),历代诗歌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等皆是歌咏植物的名句。《红楼梦》更有十二首菊花诗,雕花刻叶,才藻艳逸。新诗诞生以来,也翕聚了大量植物。其中,流沙河的《草木篇》因独特的历史遭遇,成为新诗史上绕不开的篇章。植物,对诗人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当代诗人里,未触及植物者实为鲜见。对植物进行过专题创作的,前有莫非、子梵梅、曾纪虎、艾傈木诺等,后有年轻一代的师国骞、张元等。植物在新诗里生生不息,其吸引力可见一斑。可以说,植物书写已构成新诗的一个小传统。

4、该书系叶嘉莹先生新作。全书共三十六课,基本涵盖我国古代重要的诗人和诗歌,带读者走进古典诗歌美好、高洁的世界,把握中国古典诗词脉络,培育对于诗词文字之美和意境之美的感悟和赞赏能力。

5、主办/浙江工商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研创中心

6、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7、社会性隐喻亦暗含其中,

8、河水静静地流着,我们在水中尽情地玩着,笑声、水声融在了一起,人与自然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几片黄树叶、红树叶从水面上职过,贴着小河的脸,抒写着秋的诗句。

9、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0、《咏柳》(唐) 贺知章

11、唐代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代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代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2、模仿诗肯定不是自然诗。无论你在写作时,有没有那种感受。都不是。

13、后,我再以《连翘简史》为例,对臧棣的状物手法进行整体的分析。诗歌第一段:“湖畔的连翘,全然无视/大流行的禁令,依然保持着/心灵的颜色,一直艳黄到像是/突然被揪住了小辫子,世界的空旷/比人间的空虚还盛大。”首句以实写起头,作者先交待连翘生长的大环境:“湖畔”。紧接着,“全然无视/大流行的禁令”将连翘拟人化,说明“禁令”之下,连翘依然在茂盛生长。这一开头与人的视觉习惯是吻合的:当人从远处走近,一步步靠近植物时,必会先产生一种总体观感。而成片的连翘,会给人留下茂盛生长的印象。以上是从空间维度来解析,若再结合写作时间,还会发现“大流行的禁令”捎带了和疫情有关的时代背景,可谓一语双关。

14、人爱护自然自然才会造福于人类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请给我一个好评哦,谢谢啦!天冷注意保暖哦

15、张剑教授阐释“环境意识”

16、我们与自然,组成世界。人类、有思想、有智慧、有情感;自然,是草木、是动物、是山水。同是生命,同为彼此的环境、和谐才能共生,共生才有未来。“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主张、是召唤、是姿态,是一种以生态文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智慧,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根本。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为了生存需要和社会发展,向自然界索取并积极地探索自然,人类生存所需的衣食住行及人类所使用的各类物质产品,无一不是来自自然界。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对自然界中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获取能力、支配能力和使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希望可以帮到你。

17、“散文诗是一个文体形成、完成并获得独立的过程。文体的自觉从鲁迅开始。坚持自身特点,继续为完善文体而努力。保持原样,不设边界,可以拓展,可以深刻,也可以凝重、厚重、沉重,但永远的清浅不是它的耻辱。重申一句,这是青春的文体,青春的感受是所有人的永远的需要。”

18、“鲁侯养鸟”这则寓言故事出自《庄子·至乐》以及《庄子·达生》中:“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19、(唐)王维

20、今年,在公共艺术繁荣发展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我们将以全新面貌更加专注于为国内外艺术家、不同类型机构与项目创建丰富的跨界合作、交流平台,并举办主题展览、艺术沙龙、创意工坊、公教活动等,以艺术赋能城市空间发展,提升公众艺术认知和生活品质的多元创造力与可能性;联动四大平台资源优势,坚持独立开发与策展机制,保持专业的学术高度与国际化运营体系,致力于建立国际公共艺术创作及推广平台。

五、人与自然关系的诗句名言

1、唐代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视觉与听觉的审美盛宴;“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嗅觉的直观体验。

3、唐代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自然诗,我觉得并不是写一条河,一座山就算是自然诗;自然诗首先应该是自然地去写,即发自内心,尊重内心去写。现在有一些诗人参照经典写诗,我认为实在应该有所超越才是。读经典首先应该是吸收,吸收之后才会有抒发,有产出,这样才有可能有所超越。

5、《渔歌子》(唐)张志和

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7、“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清丽的山水小品;“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是典雅的写意花鸟;“市桥压担莼丝滑,村店堆盘豆荚肥”是乡村的年画。

8、自然是人类认识自身的永恒母题。海子曾将诗人分为“热爱生命中自我”的诗人和“热爱风景中灵魂”的诗人,他在《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中告诫人们,“必须克服诗歌的世纪病——对于表象和修辞的热爱,必须克服诗歌中对于修辞的追求,对于视觉的官能感觉的刺激,对于细切的琐碎的描绘。”这也许隐含着对波德莱尔以降现代技术主义诗学取向的批评,但是,作为语言艺术皇冠上的钻石,在面临日趋繁复的现代性必须通过极端个人化呈现难题之时,诗人将如何实现语言的创新?诗人的“一手经验”怎样获得,如何个人化地予以语言凸现?这不仅是散文诗的困境,也是整个现代诗歌的困境,永恒地橫亘在每一个诗人面前。

9、这几天我在黄牛头客栈,看漓江,看周围的山山水水,我觉得这一切也是没有道理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没有为什么。它是无理的。

10、寇准《咏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与山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站在山峰之顶,群山白云都在脚下,举头与红日相近,顶天立地,气象万千,体现出一种精神空间的向上和不断精进的生命意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吟唱中,人类的生命和情感获得了永恒的意义。

11、巨大的孤独敲击着我的心,

12、抓稳了表面特征,就得往深处走了——要突出植物的神韵和气质,赋予其新的意志,并塑造一种“物—人—诗”的诗歌共同体。以新作《茉莉花简史》为例,且看状物的几个层面:初看茉莉花,直接的观感是颜色,“宽松的云,是它穿过的/一件合身的素衣”。随着距离的拉近,诗人有感于花香,并发出“清秀是清秀的代价”之叹,准确地拿捏住了茉莉花的气质。再往后是意识的漫游,继而又折回具体的状物:“露出它的小白牙”、“别的植物/都不会有它这样碧绿的肩胛骨”。然后,诗人的思绪再次出游,回到过去,写到自己的母亲,并以此作结。在整首诗里,状物与叙述交叠出现,更见独特性。

13、这是《百年之后》的一部分,个体的达观喜悦,在亲切、轻松的言辞中娓娓展开,交织成一曲人与自然万物有灵的轮回关系,我与树、生与死、行走与安眠、入根与再生……就像地球围绕个我的星光自转和太阳顺应着宇宙公转那样,春来秋去,生生不息。

14、人与自然差异关系的重构

15、每天准时与我们遇见的小提示:

16、当风柔柔的吹过你的面颊你是否想过它将会卷着泥沙当雨湿润了你的头发你是否想过它或许将来会烧焦你的头发当你仰望淡蓝色的天空你是否想过会有一天变成灰色或是黄色当你远眺你爱的那片绿色你是否会想过有那么一天它会夹杂着白色点点还我清风还我雨水还我蓝天草依然那么翠绿水依然那么清澈保护自然爱护家园便是享受人生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的?

17、他巧妙地将那些广为人知的引证

18、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9、稿件编辑:傅小平;新媒体编辑:郑周明

20、审定发布:王东风、黄山

上一篇:上一篇:各种牛的称呼【精选100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