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端午节的古诗50首
1、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3、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4、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5、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许及之《贺新郎》
6、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
7、前六句写景工巧,刻画了竞渡时紧张热闹的场面;后两句议论,表面上是讽刺那些观渡的“轻薄儿”,实际上是批判那些占据了要位的奸佞小人。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屈原的遭遇,才会一幕幕地重演。
8、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9、释义: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
10、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11、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12、释义:已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
13、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14、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15、汨罗江畔悠悠念,桔颂情思泌满怀。横溢才华人敬仰,爱国气概暖花开。
16、修来供奉屈原担心他沉沦寂灭。
17、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8、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19、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20、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二、描写端午节的古诗
1、(反正我已经被第一首洗脑了~)
2、描写端午的古诗,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描写当日情景的古诗,有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浣溪沙·端午》,还有李隆基的《端午》、欧阳修的《渔家傲》等。第二种是“以节寄情”的古诗,例如杜甫的《端午日赐衣》,文秀的《端午》、宋朝张耒的《和端午》等。这里选5首,大家一起欣赏:
3、静味瑶华句,闲思玉柄谭。
4、南歌子•游赏(宋•苏轼)
5、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6、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7、身随彩丝系,心与昌歜苦。
8、角黍菖蒲酒,年年旧俗谙。
9、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10、今日独醒无用处,为公痛饮读离骚。
11、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12、三闾忠勇史可鉴,至死不肯走他乡。
13、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4、端午(宋•文天祥)
15、下片写端午节人们的沐浴更衣,饮下雄黄酒驱邪的风俗。后面紧接着抒情,抒发了一种离愁别绪的青丝。
16、龚雪莲,别名蜀山卓霞,网名云海明霞。安徽芜湖人。喜欢诗词。职业摄影师兼化妆师。作品散见于《云中文苑》《云龙文苑》《友声吟集》《诗词中国》等。
17、《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行》叶适仙门诸水,会流下瓦窰沟。中有吊湘客,西城南北楼。旗翻稻花风,棹涩梅子。雨夜逻无骚音,绛纱蒙首去。《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8、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19、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20、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三、描写中秋节的古诗50首小学
1、《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2、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3、吾本厌张狂。何争诗模样,亦无妨。屈辞难醒楚庄王,今应记,天问汩罗江。
4、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5、浴兰从忌洁,服艾已同风。
6、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7、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8、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9、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敲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銜得锦标笫一归。
10、释义: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
11、重午犯忌,又值仲夏季节,五毒尽出,这一天家家户户悬挂菖蒲、艾叶等以驱邪避毒,故端午又称“菖蒲节”。
12、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13、这一天,我来到北山上,登高远眺:龙船的两边刻着无角的龙,船头竖立着高高的画旗。江面上升起了风烟,岸边的箫管奏响了古老的祭祀乐章。健儿们随着乐声,迎风劈浪,齐挥棹桨,惊动了天空上盘旋的飞鸟。这本是个庄重的仪式,可谁知这拥挤的人群中,尽是些轻佻浮薄的人。
14、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15、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
16、千桡速飞鸟,两舸刻灵螭。
17、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18、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19、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20、协和双语|闵行实验|复旦万科|星河湾双语|明强小学|德闳学校|新清华博世凯|华二紫竹双语|七外小学|七宝实验小学|平南小学|闵行华二
四、端午节
1、释义:端午佳节的黄昏被绵绵小雨浸润,我寂落的独自轻掩门扉。
2、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3、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4、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万俟咏《南歌子》
5、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6、其他学校即将更新,敬请期待……
7、乙卯重五诗(作者)陆游(朝代)宋
8、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9、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10、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11、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12、沉湘犹可问,角饭畏蛟龙。
13、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14、端午节的诗句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5、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6、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17、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8、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19、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20、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周紫芝《永遇乐》
五、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十首
1、锣鼓咚咚震江边,彩旗飘飘罗伞圆
2、海桐小学|明珠小学|福山正达|尚德实验|平和双语|金苹果双语|福山外国语|六师附小|新金童小学|新世界实验小学|福山外国语|浦东二中心|民办沪港学校|浦外附小|上师大二外|上海实验学校|中芯学校|浦东万科|竹园小学|浦明师范|新竹园中学|建平西校
3、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4、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5、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6、而在这里我们先暂时不讨论端午节的现代过法与古代过法,我们今天从诗词欣赏的角度,来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看待端午的。
7、古往今来,描写端午的佳句很多,有“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的景致,有“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民俗,有“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的竞渡,还有“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的哀思……
8、重午山村好,榴花忽己繁。粽包分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9、翻译: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真是让让人感到遗憾哪!
10、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11、端午节源远流长,源于祭祀,始于娛乐,影响广泛,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各种活动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12、民办永昌|蓬莱路二小|卢湾二中心|上外黄外|向明初|格致初
13、今天端午节,家庭国学堂,我们学习两首苏轼的端午诗词,看看其诗词中的宋朝端午节民俗风情,以及中国传统文人浓烈的家国情怀。
14、唐宋元明清,诗词歌赋曲
15、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16、释义: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
17、目前已更新148所学校,包括:
18、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19、后八句指出,屈原塔和屈原之间的关系真不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有没有气节;惟有坚守气节,才能让令名千古不灭。
20、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文天祥《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