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午节的古诗四句诗
1、陈星2021年1月份诗稿小辑
2、浩渺烟波不可名,我来闲自濯尘缨。
3、九日过屈子祠(清·释敬安)
4、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5、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6、英魂俯瞰,可否有龙舟竞技
7、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8、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9、许应龙重午宫衣赐百工,香罗叠雪葛含风。谁知此日荣恩被,端自称丝效茧功。
10、4首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情浓粽飘香,端午节安康!
11、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12、每逢端午节,总会有两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13、念奴娇(宋张榘)
14、陈星‖24首知青题材诗词专辑
15、原来《龙文鞭影》中有这么多秘密!详解《龙文鞭影》
16、一类是应制端午诗。宋朝时每逢立春、端午,均命翰林作帖子诗进献宫中,剪贴于禁中门帐,供皇帝及内宫欣赏。《古今岁时杂咏》收录了苏轼端午帖子《皇帝阁》16首,《太皇太后阁》11首,《皇太后阁》6首,《皇太妃阁》5首,《皇后阁》4首,《夫人阁》9首,《郡王阁》5首……仅此一类,就有50多首,应该都是苏轼在翰林任上的作品。
17、释宗演善财童子採来亲,大智文殊用得灵。今日青山端午节,不劳拈出再施呈。
18、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19、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20、苏轼写作此诗,大约在嘉祐四年(1059年),刚刚二十出头。两年前苏轼即考中进士,正是年少得意之时,现在陪着父亲出川入京,途经忠州南宾县(今重庆忠县),看到这个旧楚边地竟然有一座屈原塔,不仅有所感慨,随手写下这首五言古诗。
二、端午节的诗句 古诗四句
1、从不惑之年说到丰收辉煌
2、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
3、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4、王十朋客馆逢重午,石榴花正芳。吾庐开亦好,归去嚼天浆。
5、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6、杜甫也有一首比较有名的端午诗,同样和宫廷过端午节的风俗有关,叫做《端午日赐衣》:
7、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8、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此句又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
9、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10、深深的庭院中石榴花刚刚吐艳,我撩起画帘,穿着葛衣摇着绢扇,让风儿把暑气驱除。少男少女各自夸耀着自己的新装,头上插戴着式样新颖的钗符和艾虎。早已有人在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我年纪老大,懒于前去凑趣,任凭裹着头巾的儿郎摇旗击鼓。船桨打起水珠如急雨迸溅,江面上一片浪花飞舞。
11、端午节还有很多种叫法,每一个名称背后,都包含着具体的文化内涵。
12、仇远端阳正是独醒时,闲坐难忘一酒巵。有客似怜官况冷,山童日午送戎葵。
13、乘兴挈朋侪,游赏遍、南峰佳致。崇仙岸左,争看竞龙舟,人汹汹,鼓冬冬,不觉金乌坠。——杨无咎《蓦山溪》
14、自古以来,描写端午的诗词极多,然而元稹这一首的视角却十分新颖。旁人写大都是端午习俗,或是皆屈原以哀自身。但元稹则是实实在在的怀念屈原。他认为屈原的死是一件令人痛苦之事,而今人们却因这个节日而十分欢乐,委实是一种悲哀。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这个节日,引人深思。
15、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16、这首诗是过屈原祠而写。作者感情基调是“哀”。他神交屈原,赞屈原之才,伤屈原之冤,其忠君爱国,徘徊苦闷之情都深深打动了作者。作者感念屈原高洁的情操,表达深深敬仰之情。
17、李商隐重午云阴日正长,佳辰早至浴兰汤。凉风入座无消扇,彩索灵符映羽觞。
18、史铸一入陶篱如楚俗,重阳重午两关情。惜哉删后诗三百,菊奈无名艾有名。
19、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20、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三、端午节诗句古诗大全四句
1、翻译: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盛开如火的石榴花好像也在笑话我,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3、五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4、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5、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6、《乙卯重五诗》(宋代:陆游)
7、端午节古诗词100首,果然是满满的爱学习........
8、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9、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10、俗世之人哪里可以理解,
11、有关端午的诗词,你记得哪个?
12、重午犯忌,又值仲夏季节,五毒尽出,这一天家家户户悬挂菖蒲、艾叶等以驱邪避毒,故端午又称“菖蒲节”。
13、高阜蟠龙回草色,密林泻绿入池波。
14、午节的古诗四句诗端午感兴宋文天祥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端午节的古诗四句诗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宋黄庭坚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端午节的古诗四句诗同州端午唐殷尧藩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15、趋朝犹著旧宫衣,楼阁云深望里非。
16、过三闾庙(唐·戴叔伦)
17、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18、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19、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20、饮着佳酿,品着温软祝词
四、端午节的古诗四句诗五字
1、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2、条脱闲揎系五丝。——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3、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4、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5、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6、《端午》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同州端午》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清》樱桃桑椹与营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三首.其一》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7、北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此句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8、《午日处州禁竞渡》汤显祖〔明代〕
9、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10、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耳。
11、楚冤终未洗,谁为饷丝筒。
12、喜欢敬请转发,慷慨莫过解囊
13、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14、一一雕盘分楚粽,重重团扇画秦娥。
15、南歌子·游赏(宋苏轼)
16、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17、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
18、“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与同时代词人王观的那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有异曲同工之妙。接下来,视角由景过渡到人,顺便自夸了一把十三楼:来到这儿,就不必再羡慕唐代的扬州名胜竹西亭了。
19、盘踞心上,我越来越坚信
20、《浣溪沙·端午》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五、端午节的四句古诗
1、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2、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3、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4、花心动(宋史浩)
5、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6、梅尧臣立志做一个贤臣,却未能得遇明君。仕途不顺的他借端午来凭吊同为忠良却被人陷害的屈原。梅公遗憾自己未能消除屈原的遗憾,千年之后的他也只得望着倒映山峰的幽碧湘水,遗世独悲,掬一捧伤心泪。
7、《和端午》张耒〔宋代〕
8、七言绝句-端午杂忆三首一遥忆儿时端午节,塘郊粽叶正肥缺。换来几碗粘黄米,再挂菖蒿避鬼邪。二菖蒲柴门烈日蒸,堂屋母女拧帘绳。辽滨不见龙舟渡,父子芦塘割草蓬。三切玉包金粽子莹,青梅红枣几亲情。家珍彩蛋暖儿女,浊酒一樽共月明。
9、《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端午》(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10、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11、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12、一领渔蓑归计熟,中原豺虎未应稀。
13、刘克庄士女匆匆散,溪山寂寂然。龙舟闲似我,阁起向沙边。
14、作者是清同治朝人,曾状元及第,但他一生刚直不阿,故而仕途不顺,晚年卖文上海,穷愁潦倒,郁郁而终。
15、苏轼写作此诗,大约在嘉祐四年(1059年),刚刚二十出头。两年前苏轼即考中进士,正是年少得意之时,现在陪着父亲出川入京,途经忠州南宾县,看到这个旧楚边地竟然有一座屈原塔,不仅有所感慨,随手写下这首五言古诗。
16、静夜思不是端午节的古诗,诗中有“窗前明月光”、“举头邀明月”,端午节是五月初没有皎洁的月光。
17、山倚斜阳外,江横醉眼中。
18、豪放词人苏轼的细腻笔触,流淌出宋时女子在端午时节的欢声笑语。上片写端午的前一天,女子为佳节做的各种准备,沐浴香兰,细细梳妆。下片则“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展现了宋代的端午习俗。而末句“佳人相见一千年”的意思则是群臣如果不变忠贞之心,那么一定会流芳千古。
19、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20、陈星2021年2月份诗稿小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