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门石窟反映
1、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
2、龙门石窟还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又是一座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3、龙门西山北坡唐代僧人墓地遗迹龙门石窟研究院供图
4、还有一个药方洞,刻有140个药方,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别的地方也有发现,这是古代医学成就传之后世的一个重要方法。
5、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6、回复文字阅读历史文章,如回复:北齐01可阅读文章:北齐的佛像(珍藏版),也可“查看历史消息”查阅。
7、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5千米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为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阙,所以又被称为“伊阙”,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又因为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
8、小檬真的已经看不下去了,
9、龙门石窟体现的文化价值:
10、短文第1自然段主要介绍了龙门石窟是个美丽的地方,其中的“然而”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突出了龙门石窟美丽,壮观。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鼎足而立,并成为我国三大艺术宝库,这进一步说明了龙门石窟很壮观。与介绍主像释迦如来像相比,作者是如何描写奉先寺主佛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答:作者是把大卢舍那像的外貌样子写的更加清楚,这样安排的好处是更能突出大卢舍那像不仅吸收西方艺术的优点而且又融合民族色彩,以雄劲而柔和的写实作风。一定要选我哦!
11、2011年,龙门石窟研究院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对龙门西山北坡唐代僧人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共发现圆形墓葬6座,发现的遗迹有墓葬、砖铺面等,出土遗物有石门、砖、圆莲座、碎碑块等。特别是出土的石门,为一整石雕凿而成,雕刻精美。石门表面用线刻与减地浮雕手法相结合满饰花纹,减地雕刻的是缠枝蔓草牡丹纹花朵和枝干。此次发掘让龙门周边唐代僧人具袝葬行为墓地被发现,反映中西文化交流的精美石门(一级文物)出土。
12、我们再看佛的两侧,阿难文静温顺而又朴实的形象,菩萨端庄华丽而又矜持的表情,天王严肃威武而又硕壮有力的神情,力士坚毅雄强而又暴躁的性格,无一不生动感人、各具情态,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奉先寺这种唐代皇家石窟的恢宏气派,正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塑艺术的高成就,是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是东方佛教艺术的典范。
13、离开宾阳三洞拾级而上,即到万佛洞。万佛洞顾名思义,因在洞内窟壁上雕刻有15000尊4厘米的小佛像而得名。大家抬头请看,顶上雕一莲花藻井,莲花藻井周围刊刻楷书大字:“大唐永隆元年(680)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云禅师,一万五千尊佛龛。”洞口过道北侧上有“沙门智运,奉天皇太后太子诸王敬造一万五千尊像龛”的题记。两个题记互为补充,说明发愿造像的原因。
14、这枚金币在洛阳出土,从侧面反映了隋朝末年洛阳与西域商贸交流的密切程度。
15、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它以自身系统、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在它之前的石窟艺术均较多地保留了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的成分,而龙门石窟则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展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
16、之后历经魏、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
17、魏窟——公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开始在龙门山开凿古阳洞,500——523年魏宣武帝、魏孝明帝连续开凿宾阳洞的北中南三个大石窟,石阳洞和宾阳洞的修建共费人工80万以上,还开凿了药方洞和东魏时开凿的莲花洞等石窟。北朝石窟都在龙门山,古阳洞自慧成至东魏末50多年的营造,表现出列多的中国艺术形式,大佛姿态也由云岗石窟的雄健可畏转变为龙门石窟的温和可亲。以宾阳中洞主佛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着微笑,龙门石窟比云岗石窟表现出更多的中国艺术佛像。
18、另外大家请看整个奉先寺的造像布局,卢舍那大佛两侧是其二弟子,左为迦叶,饱经风霜,庄重严谨;右为阿难,聪敏温顺,擅长记忆。弟子两侧站的是菩萨、天王、力士及供养人共11尊佛像,俨然一个佛国朝廷。
19、A肯定不对,佛教很早就已经传入洛阳了。B也不对,疆域本身就不小C是对的,我觉得。因为孝文帝的鲜卑族的,主要是为了民族的统一
20、(点击文字链接查看详情)
二、龙门石窟反映的是什么时候我国佛教文化的面貌
1、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
2、反映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变化。
3、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
4、你印象中它可能是这样的~
5、只有有力的保护,才能持续的发展!
6、除了古阳洞和宾阳洞二窟外,在北魏时期开凿的主要洞窟还有莲花洞、火烧洞、石窟寺、普泰洞和天统洞等。同时,因为佛教的进一步兴盛普及,在龙门石窟洞壁的浮雕上,出现了以多画面来表示一个完整佛教经传故事的艺术手法,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7、首先要明确一点,像龙门石窟这样的景点,和其它自然景观不太一样。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历史瑰宝需要细细欣赏玩味,而不是走马观花的看一圈,作为中国4大石窟,龙门石窟在南北长达1公里,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佛像已经没有头了,实在是太可惜了。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大、艺术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也是游客集中的地方。主佛佛像通高14米,壮观。另外景区中除了石窟之外,还有蒋宋别墅,白园等值的一看的地方。
8、这枚金币的铸造时间为公元603年至公元610年,相当于隋朝末年。
9、洛阳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开凿长达400多年,南北长达一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其中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10、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
11、在北魏时期雕凿的众多洞窟中,以古阳洞、宾阳中洞和莲花洞、石窟寺这几个洞窟有代表价值。其中古阳洞集中了北魏迁都洛阳初期的一批皇室贵族和宫廷大臣的造像。
12、韩式半永久大粗眉、传情美瞳线、性感漂唇,
13、洛阳龙门石窟近日又传重大成果
14、宾阳洞有三窟,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公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这个洞窟前后用了24年才建成,是开凿时间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洞窟正壁刻主像释迦牟尼,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据说,洞口两壁上还有一幅浮雕“帝后礼佛图”,造型别致,构图美妙,后被盗凿,现置于美国纽约博物馆。而洞口唐宰相书法家褚遂良书碑铭,很值得一览。
15、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6、如果觉得书已经放不下了,那还有电子版啊
17、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四大石刻艺术的宝库之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的伊河两岸。经过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雕像11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我国各大石窟之首。它们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我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龙门石窟
18、龙门石窟中另一个著名洞窟是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画面上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为中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
19、传说中那个洪水泛滥的时期,洛水和伊水都因受阻而形成一片大的,类似于堰塞湖,当然在那个时期形成的规模远比堰塞湖大得多。
20、龙门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龙门石窟反映的是
1、龙门二十品是珍贵的魏碑体书法艺术的精品。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隶书向楷体过渡中的一种字体,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
2、唐代诗风很盛,武则天对胜出者“赐以锦袍”,奖品不见得贵重,但却是难得的荣誉,群臣当然各不相让,奋力争夺。
3、出版社直接发货,精装版限量编号500册
4、200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年来,洛阳市认真履行《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坚守申遗承诺,这六大考古成果见证了龙门石窟遗产保护的成绩。
5、古阳洞也很出名。这里有丰富造像题记,为人称道的龙门十二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清代学者康有为盛赞这里的书法之美为: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
6、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表示,针对寺院遗址、古墓葬等文化史迹的调查和考古发掘,为丰富龙门石窟的文化内涵、开展寺院遗址保护规划和文化展示、建设遗址考古公园、发展文旅产业等提供了详细的资料,也将极大地推动中国佛教寺院建筑考古、佛教史研究和龙门石窟研究的深入发展。
7、龙门石窟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让后人知道,古代人民的伟大成就、中国古代石窟雕塑艺术的集中表现。其实它和长城都是一样的,见证了中国的历史。。
8、四大石窟指的是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包括: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佛教艺术
9、定了!龙门石窟被确认为中国四大石窟之首
10、前所未有的奇(keng)妙(die)旅程。
11、长按关注:(佛像雕塑艺术)
12、奉先寺遗址出土文物龙门石窟研究院供图
13、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洞窟潜溪寺。潜溪寺开凿于唐高宗初年,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与两侧的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此洞无论是从其规模,还是从备像艺术、雕刻技法来看,都颇似皇家风范,是龙门初唐时期雕刻艺术的典型代表,已经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14、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龙门石窟中大的佛像是卢舍那大佛,高14米;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0.02米,称为微雕。
15、此处又因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择此而建石窟。这里青山绿水、万象生辉,伊河两岸东西山崖壁上的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
16、推荐看下面这些关于石窟的书籍资料,里面有详细的记载,比回答中的几百个字要详细且全面
17、龙门石窟保护有效的经验,曾在全国有石窟的地方推广,收效颇丰!
18、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
19、更多是对厚重的历史文化的亲身体验,
20、10月19日,龙门石窟保护研究成果发布暨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十周年学术交流大会开幕,龙门石窟研究院发布了20年来龙门石窟的六大重要考古成果,分别是:奉先寺遗址考古发掘、擂鼓台三洞窟前遗址考古发掘、香山寺遗址发掘、万佛沟第1窟窟前建筑遗址发掘、龙门西山北坡唐代僧人墓地发掘、瘗窟考古清理工作。
四、龙门石窟反映的是多少世纪我国佛教文化的面貌
1、晚清正处于社会变革的特殊时期,以沙畹为代表的欧洲人士在中国的远行、考察经历,成为观照中西文化交流史的一面镜像。图像记录即是一种文化记忆。其著述和手稿日记保存的照片、地图、拓片等资料,是后人补充研究的重要参考。
2、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九月,清高宗弘历到中岳封禅,至洛阳巡游龙门香山寺,感怀赋诗《香山寺二首》开篇第一句即为称颂香山寺“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这首诗被人们当时镌刻在石碑之上,并建御碑亭,该御碑亭位于香山寺内东南侧。
3、龙门西山的风水比较好。佛教东传后,糅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学理论,必然会选择风水佳地。而龙门石窟密集分布的龙门西山几乎呈南北走向,而伊水又穿流于龙门西山与东山之间,形成山口把门之势,符合中国风水学上的"藏风得水"、"负阴抱阳"等基本原则。
4、重要提醒!依法清理取缔!
5、广告合作:18638879776037963928116
6、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集中的地方。皇室贵族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条件,他们所主持开凿的石窟必然规模庞大,富丽堂皇,汇集当时石窟艺术的精华,因而龙门石窟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这些洞窟的开凿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所以龙门石窟的兴衰,不仅反映了中国5至10世纪皇室崇佛信教的盛衰变化,同时从某些侧面也反映出中国历史上一些政治风云的动向和社会经济态势的发展,它的意义是其他石窟所无法比拟的。
8、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
9、为什么要在洛阳凿石窟?
10、今年5月,总书记在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1、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1000多米,现存石窟1300多个,佛洞、佛龛2345个,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多尊。其中大的佛像高达14米,小的仅有2厘米。另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多品,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其中以宾阳中洞、奉先寺和古阳洞具有代表性。
12、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参观游览。我是大家的导游员XX,我很荣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游览,下面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解洛阳龙门石窟。
13、还有一个药方洞,刻有140个药方,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别的地方也有发现,这是古代医学成就传之后世的一个重要方法。
14、经过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雕像11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我国各大石窟之首。它们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我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5、龙门石窟LongmenGrottos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16、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多已褪色。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
17、中间的这位小哥哥头大身子小的,
18、从价值上,一是文物和艺术价值。龙门石窟的代表奉先寺是规模大、艺术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那些大型艺术群雕高踞于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这点是没有争议的。比云冈石窟的艺术成就和文物价值更高些。
19、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
20、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早,内容丰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时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阳洞中有很多佛龛造像,这些佛龛造像多有题记,记录了当时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体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历来为世人所推崇。
五、龙门石窟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中的什么方式
1、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多的一处,清代武亿称其为:“龙门不仅为石镌佛场,亦古碑林也”。
2、江苏无锡太湖鼋头渚山寨龙门石窟!
3、跟旁边的妖艳货都不是一个画风的。
4、华丽丽成为热搜第三名。
5、佛教传入中国的年代,依史料记载,一般认为为汉明帝时期,「汉明感梦,初传其道」的说法为有名,证据更充分,三国以来即被流传。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永平求法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6、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
7、石窟中,埋葬佛教徒或信徒的龛、穴,称为“瘗窟”“瘗穴”。2016年,考古人员对东山石窟万佛沟区新发现的两窟窟前堆积的考古清理中,发现窟前有一定规模的建筑基址,窟外侧壁有碑。根据窟内构造,基本断定该窟曾为一座瘗窟,出土有一块封堵窟口的较大的石门。在万佛沟沟底北崖新发现的一窟,经清理后也推断为瘗窟,随葬品有陶俑等,这是近年来在龙门石窟新发现的、还保存有随葬品的第二座瘗窟。
8、呵呵帝后礼佛图顾名思义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尤其是皇族推崇佛教。换句话说反映了北魏少数民族政权迁都洛阳后利用宗教信仰笼络广大信仰佛教的中原人来巩固自己统治。
9、文化遗产价值: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
10、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齐名的中国三大石窟之一。 是中国现存规模大的皇家石雕,具有很高的艺术、历史考古和宗教研究价值。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公元四九四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000年十一月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1、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保护中心专门保护龙门石窟,中心的副主任高东亮介绍说,龙门石窟的日常维护主要包括山体排水沟中杂物清理,以减少积水和防止水渗漏,洞窟的定期除草除尘,洞体周围石块及石窟本体石块脱落粘接归位,风化裂缝的填补粘接,小型洞窟漏水的防护等。
12、门票是八十元一人,你要是有学生证或教师资格证、军官证、记者证,就能买半票。建议坐电瓶车,腿上走过去没近路,和电瓶车的路线一样,绕一大圈,挺黑的。平时人不多,特别舒服。我们五一去的,差点被挤没了。
13、相比上面的典藏版这套书还有亲民版哦
14、依托数字技术,采集石窟近八成窟龛的高精度数据,完成了美观世音复原、海外回归高树龛佛首原真呈现、龙门石窟流散文物虚拟复位等多项国内或领先的数字修复项目。
15、看看山寨和正品的对比图,
16、睁着卡姿兰大眼睛的夜店女王,
17、综合而言,如果只选择一个去观赏,建议去龙门石窟。如果有条件两个都去一次是好的,毕竟各自特点不同。
18、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19、龙门石窟在民国时期,冯玉祥将军,曾在山上大力植树,和疏通河道等进行保护。
20、当然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龙门石窟前的一条河是伊河。伊河,是中国黄河南岸洛河支流之也是洛阳市境内重要的河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