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将进酒》全诗
1、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2、⑶高堂:高大的厅堂。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在高堂上的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3、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丹丘生啊,请二位快点喝酒吧,举起酒杯不要停下来。
4、你可见高堂明镜中苍苍白发,早上满头青丝晚上就如白雪。
5、(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6、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7、现在把一切不愉快都抛到脑后,“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同时,他又蔑视了权贵,嘲讽了圣贤,“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8、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9、李白将进酒原文翻译
10、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将(qiāng):请。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这首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11、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人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但好景不长又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1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篇发端即两组排比长句,天水高风扑面袭来。朋友啊,你看那滔滔黄河之水就好像从天上奔流而下一样,向东流进大海就再也不会回来;朋友啊,你有没有在高堂中对着镜子端详自己,那满头的白发有没有让你悲叹时光的飞逝,早晨还是缕缕青丝到晚上竟成为根根白发。比兴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韶华易逝,人生短促,时光一去而不复返的感慨,又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读诗至此,任谁都不免暗生悲感。但诗仙超凡脱俗,自然不会就此沉沦,而是轻松“逆转”,由“悲”生“欢”。
13、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14、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5、rén shēng dé yì xū jìn huān ,mò shǐ jīn zūn kōng duì yuè
16、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17、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
18、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其剑术亦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造诣非同一般。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代三绝。
19、我和你们共同消解这万古愁!
20、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二、将进酒 李白 原文
1、《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原文:
2、5、陈王:三国魏曹植,曾被封为陈王。
3、 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把这些钱用来买酒一起喝。
4、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5、“天生我材必有用”,既然上天赋予了我出众的才华,那么一定会给我施展才华的机会。这是何等的自信!这种自信令人击节赞叹。此前的貌似“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在这里得以澄清,原来“得意”并非简单的自我安慰似的满足,而是乐观热忱的希冀,是对不遇之才被用于世的积极谋取,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期待,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展望。
6、我与你喝个大醉,同消万古长愁。
7、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8、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
9、⑹岑夫子:指岑(cén)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10、《將進酒》這首詩形象的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壹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壹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波折後,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在這首詩裏,他演繹莊子的樂生哲學,表示對富貴、聖賢的藐視。而在豪飲行樂中,實則深含懷才不遇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李白“借題發揮”借酒澆愁,抒發了自己的憤激情緒。
11、我为在坐各位朋友高歌一曲,请你们一定要侧耳细细倾听。
12、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大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
13、岑勋先生呵,丹邱先生呵,
14、既描绘出了黄河万马奔腾的气势,又点出了诗人狂放的性格特点。“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则形成了鲜明对比,道出了人生苦短。
15、⑴将进酒:属乐府旧题。将(qiāng):请。
16、原文:将进酒作者: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取得出色的艺术成就。《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17、将进酒:君不见。君不见,会须一饮三百杯;不复醒一作。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裘,黄河之水天上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与君歌一曲。五花马,惟有饮者留其名;惟通,请君为我倾耳听,奔流到海不复回。(古来一作,丹丘生。钟鼓馔玉不足贵,高堂明镜悲白发将进酒朝代,千金散尽还复来:何足贵:李白原文。(不足贵一作,径须沽取对君酌:唯)陈王昔时宴平乐:不愿醒/,朝如青丝暮成雪,莫使金樽空对月,与尔同销万古愁;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天生我材必有用,斗酒十千恣欢谑:唐代作者。主人何为言少钱。岑夫子,但愿长醉不复醒:自古,呼儿将出换美酒,杯莫停
1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9、煮羊宰牛姑且尽情享受欢乐,一气喝他三百杯也不要嫌多。
20、唐代李白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三、李白《将进酒》全诗原文
1、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
2、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3、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衰老的白发,年轻时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4、岑勋,元丹丘,快点喝酒,不要停下来。
5、岑夫子啊,丹丘生啊,快喝酒啊,不要停啊。
6、将进酒:劝酒歌,属乐府旧题。将(qiāng):请。
7、《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标题的意思为“劝酒歌”,内容多是咏唱喝酒放歌之事。这首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他当时和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老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作客,作者正值仕途遇挫之际,所以借酒兴诗,来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抒发。
8、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9、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和丹丘生啊!快喝吧!别停下杯子。
1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将进酒
11、两句相互衬托,气势豪纵,奠定了全诗狂放的主旋律。既然人生短促,时光飘忽,功业难成,内心的郁闷又无以排解,何不及时行乐、忘却痛苦呢。
12、⑶高堂:指的是父母。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年迈的父母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13、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4、⒁径须:干脆,只管。沽:买。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⒃尔:你。销:同“消”。⒄也有说法作“但愿长醉不愿醒”。
15、(作者)李白(朝代)唐
16、这就是对“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自信的回应,我的五花马,千金裘,都可以拿去换美酒,与你们一起狂歌痛饮,主人你还纠结什么呢?结句“与尔同销万古愁”则气吞古今,将情感推向高潮。
17、wǔ huā mǎ ,qiān jīn qíu
18、钟 鼓 馔 玉 不 足 贵,但 愿 长 醉 不 复 醒。
19、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20、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这首诗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四、李白将进酒全诗及译文
1、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2、⑸会须:应当。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
3、唐代李白沿用樂府古體寫的《將進酒》,影響大。
4、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5、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6、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7、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把你的儿子喊出来把这些东西都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尽的长愁!
8、但李白一直渴望自己能受到朝廷重用,为国家建功立业。因此,在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召李白进京时,他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但入京后,李白发现自己受到权贵排挤。
9、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0、《将进酒》为乐府旧题,属《鼓吹曲·铙歌》。前人之作多短篇,言饮酒放歌,李白衍为长篇。诗题一作《惜樽空》、《惜空酒樽》。以前研究者多谓作于天宝三载(744)赐金放还以后,今人则多谓约开元二十一年(733)于嵩山元丹丘处作。时当入京失意归来,与《梁园吟》、《梁甫吟》、《襄阳歌》为同期作品,风格亦同。将进酒:请饮酒。将:请。诗中极言人生短暂,主张及时行乐,轻视功名富贵,反映诗人失意苦闷故作旷达的心情。全诗语言奔放,气势雄伟。“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严羽评点李集)开头四句形容时间流失之速,以及“天生我材必有用”二句豪迈旷达,充满自信,为千古赞颂之名句。
11、《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乐府诗,全诗多用夸张手法,以神来之笔描写了胸中的豪情。
12、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13、(那些豪门贵族的富贵生活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14、恣(zì):纵情任意。谑(xuè):戏。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15、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
16、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17、直接沽取醇酒,咱对饮个醉意绵绵,
18、“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代王公贵族、富贵人家宴会时要鸣钟列鼎,要把食物做的精美如玉,以彰显权力与高贵。“钟鼓馔玉”在这里指代功名利禄。整句的意思是多少人拼尽一生想要获得的功成名就、荣华富贵,在我看来微不足道,没有什么值得稀罕的。我宁愿在这里与二位朋友开怀畅饮,沉醉在这样美好的时光里永不醒来。有人说,这是李白对功名利禄的淡薄,对朋友情谊的珍重,其实这更是诗仙对自身才华的狂傲,对世态人心的愤激。李白“自言管葛竟谁许”,就是自比管仲诸葛亮,理应飞黄腾达,位至卿相。当然,像李白这种清高的人,谋求加官进爵不是为了财富与享受,而是渴望才华被认可,英雄有用武之地,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可以实现。
19、 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叫侍儿拿去统统换美酒,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尽的长愁!
20、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五、李白《将进酒》全诗朗诵
1、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筵宴中展示的痛快气氛,诗句豪壮。
2、gǔ lái shèng xián jiē jì mò ,wéi yǒu yǐn zhě liú qí míng
3、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深沉,艺术表现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大。
4、且把烹煮羔羊和宰牛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需要也应当痛快地喝三百杯。
5、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6、不复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愿醒”。
7、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8、⑾不复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愿醒”。
9、“会须一饮三百杯”,东汉郑玄曾连饮三百杯而不醉,酒仙化用这个典故,是要与朋友们畅快淋漓地豪饮,不醉不归。朋友相逢的喜悦兴奋,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未曾丝毫着墨,但却跃然纸上。
10、当年陈王曹植平乐观摆酒宴,一斗美酒值万钱他们开怀饮。
11、qiāng jìn jiǔ
12、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1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4、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5、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君一作杯)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一作钟鼎玉帛岂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不愿一作不复)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6、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17、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那一头的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18、人生得意时要尽情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19、(释义: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一切贵重的财物又算得了什么,只求一醉才是重要的。
20、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