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观潮这篇课文的古诗
1、视频:四年级上册课文6《蝙蝠和雷达》课文讲解
2、视频:四年级上册课文15《女娲补天》生字学习
3、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
4、作者在这篇课文中描写了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派头。课文是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的。
5、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6、就像有神仙助阵潮水波涛汹涌的逆流而上,鱼龙在高山斗舞斗法。白色如雪的浪潮似乎要涌到天上去了,狂风帮助这大浪的声音就像白天的惊雷。
7、1、它的出名由于它的唱歌,由于它的住宅。
8、听说蟋蟀选择住宅有名,写在哪个自然段?好,现在请大家轻声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①蟋蟀和别的昆虫选择住宅有什么不同?②用序号标出蟋蟀选择住宅的条件。
9、改观──改良依赖──依靠探索──探究
10、一气连江色,寥寥万古清。客心兼浪涌,时事与潮生。路转青山出,沙空白鸟行。几年沧海梦,吟罢独含情。——杨蟠《钱塘江上》
11、从颜色和高度这两个角度写出了大潮的气势,这是由于东宽西窄的地形,使得白浪翻滚的潮水形成六米多高的城墙。后写“越来越近”时,大潮更加惊天动地、气吞山河,“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2、第2部分是第2自然段,描写了潮来前众人翘首以盼的场面,体现了人们等潮来的急切心情,同时也简介地表现出大潮的奇特。
13、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
14、读着读着,同样的意思感觉一样吗?怎么不一样的?在法布尔的笔下,那蟋蟀——就像人(板书:人)
15、译文:钱塘江潮水涌来时就像银光闪闪的城墙一般,又像钱塘江系了一条白练腰带一样。吴地软语中只说这是个游戏项目,我却落得到老都能年年观潮自得。
16、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唐.李白《横江词》
17、本文是老舍先生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拼命炫耀,后半部分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18、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
19、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20、视频:四年级上册课文3《现代诗二首》课文讲解
二、观潮的课文赏析
1、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2、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李白《横江词》
3、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王师道《十七日观潮》
4、三首诗在内容上都是写南方自然风光的。学习这三首诗,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丰厚文化积淀。
5、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这些关键语句那么准确,同时让我们看到怎样的蟋蟀?
6、每天坚持陪孩子学习十分钟,影响孩子的一生。
7、初闻万马声,渐觉似长城。远自三山起,高连两岸平。凌风添怒势,映日作虚明。若是吴胥魄,如何渡越兵。——释文珦《钱塘江潮》
8、问题一:这句话“随遇而安”指什么?
9、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10、我国自古以来,钱塘观潮之风盛行,诗人对之吟咏不绝。孟浩然、白居易、刘禹锡、范仲淹、苏东坡、辛弃疾、陆游等都有观潮佳作。观潮盛之期,莫过于宋朝。那时观潮,农历八月十二日始二十日止,而以十八日为高潮。苏东坡诗云:“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相传这一天称“潮诞”,又是朝廷检阅水师的日子。因此这一天倾城观潮,士女云集,江岸搭彩棚看台,十余里间,人山人海,地无寸隙。先是水师操演,战船在江上趋浪腾空,演出各种阵势变化,并且鸣放烟炮。等到炮息烟散,战船隐藏得无影无踪,然后有数百名凫水健儿跃入水中,迎潮而上,有的手擎大幅彩旗,踏波踩浪,出没于波峰浪谷之中,面旗尾一点儿也不沾湿,显出了“弄潮儿”的英雄本色。
11、问题二:从哪里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12、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13、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14、视频:四年级上册课文16《麻雀》生字学习
15、视频:四年级上册课文4《繁星》课文讲解
16、《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1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后来这句诗经常被人引用,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课文中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18、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19、“蟋蟀的住宅”指的是什么?(3分)
20、后写钱塘江大堤上等待观潮的人极多和人们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早已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足以看出人们的心情,也正说明这“天下奇观”对人们有着多么大的吸引力。
三、《观潮》的课文
1、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2、《十七日观潮》年代:宋作者:陈师道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3、本文正如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那房前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蔓,门前空地上依着时令开放的美丽的鲜花和屋后伴着春雨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嫩笋,那觅食鸡群,那嬉水的小鸭,那乡下人家在门前的树阴下边吃晚饭,边闲话家常,其乐融融,夜里伴着纺织娘美妙的歌声甜蜜进入梦乡……
4、阳侯叱洪威,海若扇馀汹。
5、便biàn(方便)pián(大腹便便)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篇精读课文,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7、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8、简笔板画:你们看,朝着阳光的堤岸上,这弯弯曲曲的隧道,就是蟋蟀的住宅,这样画对吗?谁发现了错误?
9、清代吴伟业《沁园春·观潮》
10、听,什么声音?(蟋蟀的叫声)平常而普通的叫声嘛,法布尔却说它在弹琴。
11、这篇课文围绕“奇观”这个词语展开,从潮来前,潮来中,潮来后突出体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
12、原文:八月奔涛,千尺崔嵬,砉然欲惊。
13、(3)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14、(图)这是年轻的法布尔:头戴宽边草帽,手里握着他的宝贝放大镜,嘴边挂着一丝微笑。(图)时光走过了四十年,我们又看见了他的身影:年华老去的法布尔,满脸皱纹、老态龙钟,可不变的是他的头上依然戴着宽边草帽,手里还是握着他的宝贝放大镜,嘴边永远挂着孩子般的微笑……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的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他守了30多年的荒石园,从此消失了,但我们仿佛听见他对我们说:孩子们,来吧,快到我的昆虫世界吧。
15、晴朗的夜空、宁静的原野,风儿在沙沙地响,一只蟋蟀出来了,两只蟋蟀出来了,他们在二重奏——(学生朗读)
16、角色扮演,品味关键词句
17、1《乡村四月》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18、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19、这就是法布尔的语言,透过他的语言,我们发现在他的眼里、在他的心里这些蟋蟀还是虫吗?分明是——可爱的人,有血有肉、有智慧有思想、有丰富情感的人啊!(板书:虫——人)这就是法布尔语言大的特点,这就是《昆虫记》语言大的特点。
20、《钱塘映江楼宴坐观潮》年代:明作者:郑善夫钱王此开济,旋入宋山河。潮汐秋来壮,雷霆水上多。尚传江有怒,翻恨海无波。飒飒攒陵树,悲风日夜过。《十七日观潮》年代:宋作者:陈师道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和运使舍人观潮》年代:宋作者:范仲淹把酒问东溟,潮从何代生。宁非天吐纳,长逐月亏盈。暴怒中秋势,雄豪半夜声。堂堂云阵合,屹屹雪山行。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巨防连地震,群楫望风迎。踊若蛟龙斗,奔如雨雹惊。来知千古信,回见百川平。破浪功难敌,驱山力可并。伍胥神不泯,凭此发威名。
四、一首与《观潮》内容相关的古诗
1、晕yūn(摔晕)yùn(晕船)
2、诗起笔就描摹了一派极其雄壮的场面。首句写潮水方起,仅如银线,被江岸约束,渐渐隆起,中高边低的情况。形容潮头似白虹,形象地道出了外观、颜色与气势,已道人所未道;又用了“走”字,描绘远处潮水逼近的情况,不是身临其境,感受不出它的妙处。
3、“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良我们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4、到那一刻,爸爸妈妈便可以直接把先前就准备好的诗句再一次让孩子诵读玩味几遍,这样便可以借助古诗句来引发孩子们想象和创造的兴趣啦!
5、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要能找到一个临时隐蔽的藏身之地就满足了,而蟋蟀却不同,它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择址,自己一点一点地挖掘。这是法布尔发现的蟋蟀与别的昆虫的不同之处。这句话也照应了课文的题目,让读者知晓,为什么把蟋蟀的藏身洞穴称为“住宅”。
6、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课文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8、江岸上下游十多里的地方,满眼都是穿着华丽的服饰的观众,车马堵塞道路,吃喝等各种物品(的价钱)比平时要高出很多倍。租用看棚的人(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容有。
9、发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10、之所以写潮来前的平静,是为了给潮来时的景象作铺垫,使人读到“潮来时”的景象时自然与先前的“平静”形成强烈对比,从而感受到大潮的壮观。在这部分的描写中“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这句话是不可忽视的,正是由于钱塘江入海口地势的特点,才有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形成。
1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2、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13、词语: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敞
14、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李廊《忆钱塘》
15、童轩 (1425—1498) 明江西鄱阳人,字士昂。工书能诗。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成化时,以户科都给事中入川镇压赵铎起事,还言欲息盗贼必先去贪官、均科差。累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军务。弘治中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有《清风亭稿》、《枕肱集》、《梦征录》。
16、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17、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七绝·观潮》
18、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清.施闰章《钱塘观潮》
19、巨防连地震,群楫望风迎。
20、视频:四年级上册课文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生字学习
五、观潮课后的诗
1、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2、不久水军的战船演习五阵的阵势,不久水军的战船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山崩塌一样。
3、四年级上册目录(2019编辑)
4、好似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李觏《忆钱塘江》
5、依然──仍然回顾──回忆愿望──希望
6、尚传江有怒,翻恨海无波。
7、视频:四年级上册课文2《走月亮》生字学习
8、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9、这么挑剔的蟋蟀,建造出来的房子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三位同学接力读第5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在脑中想象,画脑图,注意把文字化为画面。
10、益yì(益处、益鸟、日益增长)
11、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12、课文内容选自赵宗成、朱明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13、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
14、那作者写了哪些内容呢?同学们预习过课文了,再读全文,在你感兴趣的内容旁做上记号。
15、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
16、视频:四年级上册课文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文讲解
17、年代: 宋 作者: 陈师道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18、在这篇课文中有一处对比和一处呼应。
19、视频:四年级上册课文16《麻雀》课文讲解
20、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人涌如潮.概括起来就是:潮来之状——雄伟壮观,演习之形——精彩动人,弄潮之势——勇敢矫健,观潮之盛——盛况空前.五星好评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