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首诗总结西游记
1、因为当上了皇帝,他又想要追求“长生不老”。那么“长生不老”,是否又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呢?事实上,这一点在《西游记》里面就有答案。
2、孙悟空从龙王那里,抢来如意金箍棒后,愈发膨胀,要做“齐天大圣”。
3、忽然有一天,美猴王想起,自己有一天也难免一死,不由得忧从中来,烦恼得不行。
4、(乙九阅读)神童举:“天才儿童”的科举之路
5、在开篇这里,孙悟空只是简单地看到了人世间的万般苦楚。百姓像骡马一样供人驱使,整日忙忙碌碌的。人们为了争夺宰相、王侯之位,枉费心机。
6、真正聪明的人,从不露锋芒,甚至会显得有些笨拙。
7、86版《西游记》电视剧剧照
8、这些在美猴王眼里,根本就不值一提。
9、(乙九阅读)君子义利观
10、正果旃檀皈大觉,完成品职脱沉沦。
11、我读了《西游记》第一回,受益匪浅。第一回的名字是: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主要讲的是: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为一元。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顶上,有一块仙石。
12、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13、龙不吟,却可行云布雨;马不啸,却能日行千里。
14、在《西游记》第一回中,就有一首对场景描写进行补充的诗歌。这是一首无题的“七律”,包含了浅显易懂的人生哲学,道破了世人苦累的缘由。
15、人们见美猴王这副怪摸样,一个个吓得四散奔逃。
16、禅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情涵天。——《西游记·第八回》
17、取经是一项事业,白龙马无非是承担的职责不同,并非就可以没有他。
18、叙事散文的阅读(4):品味人物,理解环境
19、我们都会为孩子提供正确的行走方式;
20、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二、用一首诗概括西游记
1、人生于世,苦乐交织。每个人台前的光鲜,都源于幕后的辛酸。
2、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3、很多人甘愿在名利诱惑里沉醉,可名利之外,你有没有过什么别样的梦想与抱负呢?我想起贾平凹曾经说过:“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好了,希望大家的人生里都还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月辉。
4、试问禅关,参求,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清袁枚《苏武慢》
5、圣僧努力取经编,西宇周流十四年。
6、这时,一个通背猿猴便劝说美猴王说,如果想长生不老,何不去古洞仙山,寻访高贤明师,学一个长生不老的方法?
7、为了能够方便向大家说明作者吴承恩写这首诗的创作动机,我们还是要先介绍一下在写这首七律之前,吴承恩讲了一些什么事情吧。
8、“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9、《道德经》中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0、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
11、就是说他看到来来往往的人,每天披星戴月,毫无休止地追名逐利。骑着驴子、骡子,心里就惦记着骑上骏马,当了宰相又开始惦记封王侯。他们每天忙忙碌碌,可到头来阎王一勾魂,不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了?很多人还是在为子孙后代努力求富贵,没有一个肯回头的。
12、孙悟空是天然的石猴,和花果山的猴子有本质区别。然而,当他听说猴子有“有限的生命”时,他立即决定寻找一个神仙,并要求,即使他穿越海洋。后来,孙悟空来到南石埠洲。这是他第一次见到人类。想到自己的前世,他突然灵机一动,于是写下了一首哲理诗:名利之争何时止?早起晚睡不自由。骑着驴和骡子,想着好马,官员们互相残杀。如果只担心温饱,又何必担心燕军上钩呢?他的继子尹和孙子都是豪门贵族,谁也不愿回头。
13、或者这时的孙悟空,或许应该像地藏王菩萨一样悲悯世人,不忍苛责。然后再发下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14、那么,吴承恩为什么一定要通过诗,而不是直接叙述来表达思想呢?这其实是因为:中国古典文学小说的“诗化”特点。
15、大觉妙文回上国,至今东土永留传。
16、为求得长生不老,孙悟空来到灵台方寸山,跟着菩提祖师练就了一身非凡的本领。
17、在花果山,孙悟空是老大。他可以为所欲为,但是到了天堂就不再是普通人了。书上说,孙悟空被如来压在五指山脚下,连玉帝都没看见他的脸。如来和玉帝的对话也凸显了两者的水平。他看不出自己是西方的君主。可见,一个人再厉害,终也会受到规则的约束。孙悟空虽然看到了人类痛苦和疲劳的原因,但是在被同化之前,他没有逃脱这个规律,这是一个悲剧。
18、尿泡虽大无斤两,秤铊虽小压千斤。——《西游记·第三十一回》
19、沙悟净没有孙悟空那样的本事,也没有猪八戒那般处世的圆滑。
20、自由定律:心有禁忌,方可自由
三、关于 西游记 的诗
1、可是没过多久,美猴王就觉得没意思了。
2、甚至,唐僧本人也曾感叹何时才能到达灵山,但孙悟空劝解他。
3、一念放弃,一念坚持,取经路再远,总有到达的时候。
4、(乙九阅读)司马懿真的有“狼顾相”吗?
5、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潺湲名瀑布,真四挂帘帷。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三藏西临万寿山,悟空断送草还丹。枒开叶落仙根露,明月清风心胆寒。
6、终于有一天衣食无忧了,日子也好过了,却又骑着驴骡想换骏马。等到驴骡换成了骏马,又觉得没个一官半职,跟自己现在的身份不般配。
7、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
8、一个人能吃下多大的苦,就能享受多大的福。
9、所以吴承恩写这首七律,一是想说明孙悟空(当时还不叫这名)活得比人通透很多,二是想说明,这只猴子自以为看破了红尘,领悟了猴生的真谛,结果还是掉进了欲望的樊笼。
10、动动手指点“在看”,简单一点大家看!
11、因为孙悟空想要“揭竿而起”,只有“花果山”这个基本地盘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因为这整座山上除了他,一个人能打的人也没有了。
12、可见,不管是猴子还是人,对名利、权势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当然,在《西游记》开篇第一回中,孙悟空并不知道他将来会因想造玉皇大帝的反,被压在“五行山”下。
13、经传天下恩光阔,五圣高居不二门。”
14、和很多同时期的中国古典小说一样,《西游记》在内容上已经具备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是在形式上,依然沿用了“说书”的模式,会在故事中夹杂一些诗词。这也是我国古典小说所保留的“话本”的痕迹。这些负责烘托气氛的诗词被大量运用,起到了促进文本流传的作用。总体来讲,《西游记》里的对白描写,多是纯正地道的明朝市井语言,生动活泼,趣味横生。其中还有不少对白具有元杂剧的风格,十分俏皮跳脱。这样活泼的让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语言,如果要配上诗词,就不能太雅,也必须通俗一些才能与整体文本浑然一体。这也就导致《西游记》中的诗词极具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
15、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的伟大抱负和壮阔
16、“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17、“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休矣!”
18、人生充满矛盾,唯有历经世事后,看淡一切,才能活得通透,求得圆满。
19、他和沙僧一样是唐僧的坚定支持者,孙悟空可以赌气回到花果山,猪八戒可以闹着回去高老庄,而他和沙僧从踏上取经之路开始,就注定没有退路。
20、抒情散文阅读(考点+阅读步骤+应考策略+练习&解析)
四、西游记的一首诗
1、只因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就要杀他,幸得赤脚大仙求情,才保住性命,终被贬下凡间。
2、可当观音菩萨告诉他,可以帮他脱离苦海,功成免罪,恢复本职时,他爽快地就答应了。
3、这首歌就叫《何必西天遥》,是西游记里木仙庵三藏谈诗后杏仙献上歌舞时的插曲。此歌阎肃作词,许镜清作曲,由吴静演唱。具体歌词如下:桃李芳菲梨花笑怎比我枝头春意闹芍药艳哪李花俏怎比我雨润红姿娇雨润红姿娇香茶一盏迎君到星儿摇摇云儿飘飘何必西天遥何必西天遥欢乐就在今朝欢乐就在今宵欢乐就在今朝欢乐就在今宵上述歌词共演唱两遍。
4、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西游记·第五回》
5、人类想要得到心灵上的解脱,事实上除了修得长生,甚至“成仙成佛”以外,应该还有别的答案。但是具体是什么,那就属于别的思想范畴了。
6、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7、眼看实现了“水果自由”,猴生再也不必奋斗了。可是某一天,孙悟空却发起了愁来。因为他突然想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好日子,迟早会一去不复还。
8、师徒一行再次路过陈家庄,面对庄上的盛情款待,猪八戒竟然没了多大食欲。
9、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10、《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
11、这几句诗简直就像是《好了歌》的翻版,用不同的比喻讲述了老百姓对人生的朴素认识,平实通俗,上口易懂。这样的诗词在《西游记》中比比皆是,其中勾勒景色的诗词很多,但不能算是标准的绝句、律诗。如描写师徒过了黑水河,迎风冒雪,作者写道:“但见三阳转运,万物生辉。三阳转运,满天明媚开图画;万物生辉,遍地芳菲设绣茵。梅残数点雪,麦涨一片云……道旁杨柳舒青眼,膏雨滋生万象春。”把西行路上的河西走廊形容得美丽。再比如描写花果山的诗词:“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像个人家。”把花果山形容得格外可爱。
12、这样的人,只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13、零在数学中,是空无,但却不可或缺。
14、一个筋斗云就十万八千里,七十二般变化更是令人叫绝。
15、临走时,还对高太公嘟噜道:“丈人啊,你还好生看待我浑家:只怕我们取不成经时,好来还俗,照旧与你做女婿过活。”
16、“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17、我们都能为孩子提供收获更多的行走方式。
18、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西游记·第十七回》
19、孙悟空无所畏惧,也无所禁忌。可他本领再大,也逃不出如来的五指山。
20、人生路上,每个人都是“取经人”,如何才能求得“真经”,不过是:
五、概括西游记的诗词
1、苏轼曾言:“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2、说的是美猴王和众猴子,在“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日子过得好不逍遥快活。
3、其实人生,不就是此时此刻,不就是当下吗?
4、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5、通观《西游记》全书文字,“话本”和诗词的大众化特征,是今天人们阅读这部小说时仍感到魅力的原因之一。这启示我们,今天,影视作品改编进行得如火如荼。大众化仍然是长篇小说、影视创作重要的美学方向之一。一方面,老百姓的日常用语可以进入小说创作和影视创作中,让人民的语言真正成为艺术语言的重要源泉;另一方面,影视创作的大众化、娱乐化,传播的广泛性和便捷性,也将让文学语言可以进一步融入人民大众的语言之中。
6、本平台力主打造从小学语文到大学语文的全学段语文教育教学空间,定期推送一线名师的实用教学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学习与教研资料,完全公益,希望各位教师同仁、各位家长和同学们积极互动,一起努力,助力“大语文”与“体验式语文”教学观!
7、这首诗呢是孙悟空刚刚离开花果山求道时,当然这时候他还是美猴王,他来到南瞻部洲,厮混于人群中,也学着人类穿衣、说话,学习人类的礼仪,但时间一久,他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他觉得啊:
8、画出活生生的这一个——写人要凸显个性(技法+例析+例文+点评)
9、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已经拥有的很多却还奢望着更好的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若只是平平淡淡的生活,还怕阎王来索取你的性命?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能使家族、子孙富贵,便没有人肯停下享受平淡应该是这么理解吧,希望有用!
10、他话不多,人不作,任劳任怨,看上去木讷老实
11、从他还未降生开始,命运就早已注定,他的一生,只为功德圆满。
12、不知道大家对《西游记》小说有什么印象,我以前抱着猎奇心态想去看神仙妖魔打架,后来真的开始读才发现,几乎每一章都有多的诗词,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红楼梦》有《葬花吟》,还有“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那么今天我来分享一首《西游记》中道破人生许多辛酸的诗句。
13、原来人家没用几天,就把人一辈子都不明白的道理,给看了个透透的。
14、《小窗幽记》说:“今世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酲。”
15、试问禅关,参求,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清袁枚《苏武慢》
16、你的心可以遨游九天外,你的行为却要困于法规中。
17、没有谁的人生,能一辈子不吃苦。
18、但唐僧毕竟是肉体凡胎,拜佛求经之路,山高水远,一路全靠白龙马驮负。
19、但是《西游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得到了“长生”,一样少不了烦恼。不信你看那玉皇大帝,历经一万七千五百劫才坐到灵霄宝殿上,还得时不时担心孙悟空等人来夺位。
20、“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