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枫桥夜泊表达了什么感情
1、师:说了两个,选一个。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千百年来,《枫桥夜泊》究竟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就让我们走进那个古老的枫桥,走进那个宁静的夜晚。
4、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其名句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寒山寺的钟声从古代响到现代,足足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期间不知道有多少人去除了烦恼,有多少人增长了智慧,也不知有多少人登上了菩提大道。
6、生:因为作者写这首诗中的景物是为了衬托出他的愁眠。
7、每当读到这首诗,就走进了诗人张继营造的情感世界。点点江中渔火,那是在做饭还是在点亮烛火缝补衣物,这些都不重要。这零星的火光大的用处就是温暖心灵,人在旅途孤寂时常相伴,这个时候会格外渴望见到家人。哪怕没有嘘寒问暖,只是一个眼神就足够了。穿过漆黑的夜色,一艘乌篷船缓缓划过,船上的游子一定是归心似箭。寒山寺的钟声响起来了,姑苏就在眼前,家就在前方。
8、唐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9、师:好极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整首诗。生:(齐读诗歌)
10、我只知道这首带点古色古香味道的爱情经典歌曲太优美了,能触动我们每个人感情深处脆弱的那根神经。一种情,一种难以忘怀的情,经过许多年以后的风雨漂零,仍旧埋藏在心底,炽热不变,忠贞不渝。
11、生:还是寒山寺的钟声。
12、唐诗中描写的景物来自于生活,但又不等同于生活。经过艺术加工之后,枫桥成了特有的文化意象。诗中的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寺院、钟声…………都是如此,它们超越了现实中的含义,在诗中幻化成绵绵不绝的情感。这就是诗歌美好的一面,让平凡的变成脱俗,让质朴的变成永恒。
13、深秋的夜色,漫天遍野都是白白的霜花,月亮在西边的天际落下去了,偶尔听到几声乌鸦的惨叫,更加感到凄凉。松江岸边枫树下,停泊着几只渔船,劳苦了一天疲惫不堪的渔夫们和衣而眠。生活的愁苦挂在脸上,他们相视无言。他们进入睡乡时,瑟瑟的秋风掠过,有没有惊醒他们,打断梦中的香甜?从不远处,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传来了深沉的夜半钟声。枫桥江边的码头,又迎来了趁夜而来的客船。
14、师:所以六百多年前的诗人顾瑛写到——
15、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16、宋朝陆游曾写道: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17、《夜雨寄北》表达诗人对妻子的思念,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18、这首诗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
19、所以,他愁啊,他只好一个人静静地在船头轻轻地吟诵着这忧伤的诗句:“——”师生合作读
20、在进一步理解体会诗情,感受魅力时,我紧扣诗眼“愁眠”一词展开教学,找准这首古诗的感情基调。“诗人张继为什么愁眠?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古诗。通过文字资料的介绍,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诗人张继的愁不仅仅是愁自己,愁家乡,更是愁的命运,愁百姓的疾苦,层次分明,并且实现了理解诗意到感悟诗歌意境的跨越。
二、《枫桥夜泊》表达的情感
1、师:(大屏幕出示)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陈小奇《涛声依旧》
2、(作者)张继(朝代)唐
3、生:(自由应答)不会。
4、表现了作者仕途不如意后,寻求宁静,摆脱世俗红尘束缚,追求人生美妙境界,向往寂寞美的思想感情。
5、生:今天考试我有几道题不会做,晚上睡觉时,我还一直想着这几道题。
6、《枫桥夜泊》的主要内容:(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楓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7、因为愁眠,诗人张九龄曾经这样祝愿道——(齐读)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8、我们来合作读一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9、面对一首诗,有人读出来的是思乡之情,有人读出来的是踌躇满志,还有人读出来的是愁苦孤愤。面对这首《枫桥夜泊》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大家一同分享。
10、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11、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1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一夜未眠的客人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13、韵字是“先韵”:天、眠、船;入声字:月、落、客
14、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15、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16、探知“愁”因、感情诵读。
17、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寂寞的感觉吗?
18、师:忧愁。还有不一样的感觉吗?
19、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0、我在反复吟唱这首歌的同时,在打听一个人,打听这首经典爱情歌曲的词曲作者。我以为,能写如此经典爱情歌曲的作者,一定是一位阅尽人间春色,历尽人间风雨,又对感情执着不二的性情中人。后来我才知道,他就是我国词曲家陈小奇先生。他的作品除了《涛声依旧》外,还写过许多首经典歌曲,都为人们所熟知,比如《大哥,你好吗?》《九九女儿红》、《我不想说》、《高原红》、《灞桥柳》,从此也捧红了一批歌手。在演艺圈他是被认为第一个为流行歌曲注入文化内涵的人。流行歌曲不仅仅是通俗易懂,是地摊歌曲,而应该有自已的文化魅力和文化内涵,陈小奇先生在这方面做了大胆的偿试,并且做得很成功。
三、枫桥夜泊体现的情感
1、jiāngfēngyúhuǒduìchóumián
2、(生齐读)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3、师:孩子们,人人会有愁眠的时候,比如我自己。我想你们也会有愁眠的时候吧?谁来说一说?
4、生:忧愁而睡不着。师:给“愁眠”找个近义词。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6、师:(随着音乐,低声朗诵)姑苏城外寒山寺——
7、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目也作《晚泊》,作于诗人客居苏州时。诗句生动地写出了夜泊时的见闻与感受,在一种幽静凄迷之中散发出淡淡的孤寂与惆怅。夜油: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8、张继流传到现在的诗,也就40多首,主要是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大都没什么名气。但偏偏这首《枫桥夜泊》,使曾经并不起眼的寒山寺名声大振,也使苏州名声大振。
9、古代读书人,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天下知。苦读十年寒窗只是为了有朝一日榜上有名中状元,骑着高头大马插花游街,衣锦还乡。孟郊就在金榜题名后写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落榜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10、师: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大家听过吗?
11、师:肯定不会!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忧愁的感觉吗?
12、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13、同学们千百年来。《枫桥夜泊》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吸引力文人墨客前去苏州的枫桥和寒山寺参观游览。出示:
14、杨钰莹是因为远华走私案件牵涉到的缘故。其实早在远华公司走私案案发前,杨钰莹就已经和赖昌星的侄子赖文峰分手了。但这件事情还是被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杨钰莹不得不隐退了几年,直到前两年才刚刚复出江湖。
15、张继,(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的诗是《枫桥夜泊》。
16、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17、读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会有寂静的感觉吗?
18、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
19、“诗无达诂”,如果我们一字一字地解释诗句,诗意就没有了,诗只剩下枯燥的文字。因此,我们在古诗教学中要努力挖掘诗的薏蕴。教学时,我紧紧地抓住了诗人张继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对诗中“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景物的想象和体验,从而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此时的孤独、凄凉、寂寞。
20、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四、枫桥夜泊抒发了什么感情
1、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2、生:我感到了夜晚的宁静。
3、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其名句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生:(动笔圈出“愁眠”)
5、师:孩子们,这就叫经典!(板书:经典)这就叫文化!(板书:文化)
6、师:听,一千两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陈小奇的笔下悠悠回荡——
7、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8、所以,他愁啊,他只好一个人静静地在船头轻轻地吟诵着这忧伤的诗句,来表达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师生合作读
9、师:(板书:对)(形成如下板书)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你怎么理解?
10、师:(擦去“乌啼”)那霜气满天看得见吗?
11、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读一读《枫桥夜泊》这首诗。要求:自由读,反复读,把它读清爽了、读顺口了。
12、师:体会什么味道不一样?
13、一遍又一遍地诵读《枫桥夜泊》,感受着浓郁充沛的情感。突然会发现,时光已然跨越千年,但人的情感还是老样子。这里面有血脉的力量,有文化的传承,更有对美好感受的向往。这一切在诗人张继笔下成为一组流动的画面。流水行程,思绪千里,静中有动,这样绝妙的写作手法,让人啧啧称奇。
14、师: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大家看——
15、师:因为无限凄凉,因为无限伤感,因为无限苦闷,这时候诞生了——(音乐响起,教师范读全诗)
16、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17、(随着音乐)师创设情境: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了整个天地;江枫凋零,渔火点点,钟声划破了凄清的夜空。在这个孤独而寂寞的晚上,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在心里轻轻地念道——
18、师:还是因为愁眠,王安石曾经这样写道——
19、暮江吟是表达了作者辞官不做,途中借景喻人,这首诗比较隐晦,很多人理解为诗人辞官不做的轻松心情,其实是在感叹朝廷不用人才,也不识人才。重点描述了一种清秋的简约凄凉的独有景象,衬托了自己凄凉惨败的晚年心境,从而发出的悲叹。枫桥夜泊是诗人进京赴考然后名落孙山,回乡经过姑苏城,晚上在船上不能成眠,写下了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愤懑,前途未卜的忧心,旅居他乡的寂寞,主体强调了一个“愁”字。这两首诗一个表达了悲凉落寞,另一个体现的是愁,这也许就是他们的不同吧。供参考。
20、生:他看到了江中闪烁的渔火。
五、《枫桥夜泊》表达了什么感情
1、师: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有一位诗人叫王士祯,他在一首诗中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
2、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
3、毛宁是因为传出同性恋悱闻,而被其男友刺伤引起了大家的不满情绪,从此淡出江湖,被演艺界封杀了许多年。
4、师:钟声是从哪儿传过来的呢?
5、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诗词
6、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传高僧寒山居此而得名。
7、师:问得好啊,她把钟声和那么长的时间联系起来了。她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诗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写到寒山寺的钟声?这是她的问题。你们的呢?
8、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9、生:(多数沉默,个别学生举手)
10、生:(朗读)师:通吗?行吗?
11、师:(擦去“霜满天”)瑟瑟的江枫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之中,看得清吗?
12、精心设计、引领孩子成长。
13、生:(在教师插话的引导下,纷纷开始写批注)
14、你再自己读一读,你感觉到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板书“景”)
15、生:比如说,他的父亲或者母亲。
16、来,我们一起边走边吟——(集体背诵《枫桥夜泊》)
17、师:这善解人意的钟声,这温馨提示的钟声,陪伴着愁眠之人,温暖着愁眠之人,也因此深深化解了张继的愁眠。(擦去“愁眠”)
18、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
19、生:(朗读)十年不到枫桥寺,夜半钟声扰客眠。
20、白话文意思是深秋的夜色,漫天遍野都是白白的霜花,月亮在西边的天际落下去了,偶尔听到几声乌鸦的惨叫,更加感到凄凉。松江岸边枫树下,停泊着几只渔船,劳苦了一天疲惫不堪的渔夫们和衣而眠。生活的愁苦挂在脸上,他们相视无言。远处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