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教莲花诗句
1、这类故事之多,影响很深,如《莲花王子的故事》,便将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为王十法(布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蔼、自制、忌怒、忌杀、宽容和大度)的好比作莲花。《莲花王的故事》说莲花王为了拯救百姓的饥荒,他跳进恒河之中,变成一条大赤鱼,告诉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后又生起来,这样坚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养全国百姓,度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灾荒。
2、黑夜漫长无边,好似蛰伏着诸多难以估琢的东西。
3、佛教为什么如此推崇莲花呢?
4、明白了佛祖所说的“佛缘不够,不可强求”,
5、很多人都听过“步步生莲”这个词,大多数人以为这是形容女子走路身姿曼妙,其实不然。《无量寿经》卷记载:佛入世行七步,步步生莲。佛陀诞生时,于四方各行七步,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便是“步步生莲”的由来,同时也显示佛陀日后普渡众生的志愿。
6、在这个讲求缘心如水的极乐天空里,有万物自得的相知相属,有各自修为的佛缘高低,亦有讲经佛法的天花乱坠,却没有尘世的赞美与欢喜.
7、迄今为止,人类虽还不曾找到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作为发现莲花,享用莲花或栽培莲花的确切时间。但却知道,早的宗教文物,却与莲花密切相关:这是一尊头戴莲花的裸体女神像,在印度恒河流域出土,是公元前4000年的遗物。
8、在众多的咏莲文字中,为人称道的,应推宋人周敦颐的《爱莲说》,他把莲人格化了:“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凛然浩气,卓立世俗之上,独标俊逸高洁风韵。
9、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10、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生,出生于四川,成长于台湾,父母皆为来自内蒙古的蒙古族,蒙古语名为穆伦·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容出生于四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11、下面的内容是在网络上找给你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在佛经中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百瓣,净土的莲花千瓣以上。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因为它生长于污泥,绽开于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一层涵义。而莲花除了莲瓣,还有莲蓬、莲子,莲瓣、莲蓬可观赏,莲子可食用;莲子又可生长,栽培更多的莲花。莲花开放于炎热夏季的水中,炎热表示烦恼,水表示清凉,也就是在烦恼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这都是莲花所表征的美德。所以,比喻从烦恼得到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人,都是莲花化生的。
12、投稿:1073422566@qq.com
13、这是明崇祯年间,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中的莲花一景,不知今天游颐和园,是否还能领略这一景观。
14、李白:“心如世上青莲色。”孟郊:“道证青莲心。”白居易:“似彼白莲花,在水不着水。”权德舆:“试问空门清净心,莲花不著秋潭水。”赵碬:“笑指白莲心自得,世间烦恼是浮云。”释敬安:“能传千佛戒,定上九莲台。”“莫吟柳絮惊人句,好向莲花见佛身。”“芙蓉出水禅心静,具叶迎风梵语和。”齐白石:“板桥辛苦木鱼声,是否南无念不平。料到如来修已到,莲花心地藕聪明。”
15、善良,是心间绽放的花,它远离喧嚣的岸,收敛着剔透的花瓣、幽婉的芬芳,伫立成一茎明澈的纯真,摇曳为一抹恬然的淡泊。它是一朵佛前的青莲,任由红尘万丈,我自纤尘不染,诸邪不侵,只静看清水一脉脉地划过如烟岁月。
16、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或大慈大悲观的世音菩萨,它们的须弥座不也是莲花的造型吗?
17、也明白了三生石上系好的这一次相遇.
18、佛祖总是拈花微笑,看我的花心微微绽开又微微合拢.
19、白居易:“似彼白莲花,在水不着水。”
20、白莲花代表纯洁的自性之体。因为白色不沾染一点点杂色,所以代表纯洁;
二、佛教莲花诗句经典名句
1、而莲花与佛教的关系,就相对晚些,公认始于后来成为佛祖的悉达多·乔达摩出生的那天。他落地后走了七步,竟步步都生出莲花。或许,正是在这些“莲花”之启示下,才有他29年后,放弃迦毗罗卫国的王子身份,从世俗走向思辩的传奇经历。
2、清灯古木,云深无觅处)
3、从早的南北朝时(梁)江淹《莲花赋》中写的:“发青莲于王宫,验奇花于陆地。”胡之骥注解为:“观音大士生于王宫,坐青莲花上。”。梁元帝《玄览赋》中记到:“紫绀之堂临水,青莲之台带风。”梁简文帝《佛像铭》云:“满月为面,青莲在眸。”北周庾信《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序》言:“从容满月,照耀青莲。”都是以青莲喻佛眼。
4、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5、阿弥陀经里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你一定要知道的话,你就念阿弥陀佛吧,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知道了
6、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主张废除古印度等级森严的制度,实行种姓平等,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为了弘扬佛法,使广大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教义,便以俗语传道。又迎合民众的爱莲心理,将莲喻佛,使得佛教能够迅速传播开来,信众广泛。
7、忆仙姿·莲叶初生南浦
8、荷花,佛家称之为莲花,是圣洁、清净的象征。
9、阿弥陀佛我认为是所有的莲花。莲花是用来表法的。我们看到莲花,是不是要想一想,我的心地清静了吗?在恶劣的环境里,我们做到了莲花的样子吗?阿弥陀佛
10、莲生在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浊尘的世界,这自然要与污浊相处在一起,受许多邪恶污秽事物的侵扰,佛教称这些邪恶力量为“魔”。佛教要求人们不要受世间邪恶污秽(即魔)的侵扰和影响。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美的鲜花,确是好的象征,因此佛经常常将莲性比佛性。
11、李正觉.佛教图文百科.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2、不仅如此,莲还与佛教医学有着密切关系。莲花含有丰富的营养,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带露的莲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莲花以驻颜益色。莲花含有皮素和木樨素,确能润泽肤色。初放鲜嫩的莲花用开水泡饮,其汁翠绿清香,有清暑解热和生津开胃之功效。莲的地下根茎称为莲藕。相传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患有肺结核,目犍连来探望他,并得知舍利弗喜欢吃莲藕,就带些新鲜莲藕让舍利弗吃,舍利弗吃莲藕后果然病愈。后来,佛祖弟子经常用莲藕作为药用来治病,并发现了莲藕的许多药用价值。
13、心似莲花开,失去也美好。
14、佛教是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其解脱途径是:从人生苦海——学佛修行——达到极乐净土。即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
15、当我们走进佛教寺庙时,便可到处看到莲花的形象。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寺庙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16、文献中有关莲花女神的记载,早则见于印度的吠陀文献,说“莲神生于莲花,足立花茎上,头戴莲的花冠。”
17、作家巴什拉尔为《白睡莲》写了一篇画评,题为《白睡莲或夏日黎明的惊奇》。所谓惊奇,是借用波德莱尔一句名言:美就是惊奇。在这里我们看到,形式上画家画莲、评家评莲,而实质上他们都是沉浸在对美的赞叹、美的呵护、美的爱怜的一片深情中。文章写得轻灵活泼,幽默俏丽:“池上一片水灵灵的花,鲜嫩嫩的花,经过一夜,更透出勃勃生机。”“傍晚,小花将躲进水里过夜。故事(指古希腊神话故事)里不是说,它的柄收缩,一直把它拉回到阴暗的泥底吗?这样,每一个黎明,睡莲的花——这水上的大含羞草,在夏天的夜里好好地睡过一觉之后,就伴随着光明再诞生一次,所以它的花永远新鲜,成为水和阳光的纯洁的女儿。”
18、在莲瞬间的娟秀间,读懂岁月匆匆的碾转、聚与散。让如烟的往事,在轮回间,沉淀,在莲的一朵禅意间,浮生花开,月静日长,终,岁月沉香。
19、释敬安:“能传千佛戒,定上九莲台。”“莫吟柳絮惊人句,好向莲花见佛身。”“芙蓉出水禅心静,具叶迎风梵语和。 ”
20、在这五色的莲花中,又以白、青两色受青睐。白莲花,梵文音译为芬陀利。此花生长于佛国阿耨达池中,人世间难以见到,故又称“希有之华”。青莲花因色青而得名。梵文音译为优钵罗。其叶狭长,近下小圆,向上渐尖,其花瓣长而广,青白分明,酷似佛眼,故在佛经中称之为“莲眼”。也即观音菩萨的眼睛。
三、关于佛莲的诗句
1、意思是人要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到处都可以修心养性。
2、齐白石:“板桥辛苦木鱼声,是否南无念不平。料到如来修已到,莲花心地藕聪明。”
3、权德舆:“试问空门清净心,莲花不著秋潭水。”
4、《无量寿经》记载:清白之法具圆满……犹如莲花,于诸世间,无染污故。被视为佛教圣洁之花莲花也被作为供养诸佛的“圣品”。
5、在这里,我们惊喜地读到了西方的《爱莲说》。周敦颐将莲人格化,把清廉高洁的人格美作为美的加以颂扬;而巴什拉尔把莲写成一位天真可爱的“水和阳光的纯洁的女儿”!进而将这种纯洁之美扩大开来,涵盖所有的花儿。
6、听,那袅袅琴音是从泛着墨香的古卷中逶迤而来的?轻放下手中的杯盏,视线静静地定格在被清风无意间掀开的那页,脑海中反复搜寻着一个叫“琴操”的名字,不知是怎样绝代风华得女子才能让博学饱览的苏东坡在知天命之年还视之为红颜知己,亦不知是何等玲珑聪慧的女子,竟能从一句玩笑话中参破人生的真谛,自此与红尘喧嚣一刀两断。琴操,她就像一个耐人寻味的谜,只一次邂逅,便让人再难相忘。
7、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浓霭迷岸草。蛙声闹,骤雨鸣池沼。
8、不过诗人不是直白道破,而是巧用佛家语。“莲花”指通常所说的“青莲”,是佛家语,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
9、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0、谁说赏读莲花只能在夏天?
11、这两句的含意是说,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具有佛眼般清净的眼界,方知他怀有青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胸襟。
12、莲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佛教将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以莲花作比喻,以莲花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美丽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主要的一种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佛祖降生时,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坐着一位盘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
13、“刹”为梵语,即西方净土,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故称“莲刹”;念佛之人称“莲胎”,比喻住在莲花之内,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称为“莲眼”,以青莲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叶心莲花称为“莲宫”,即心中的莲花般的境界;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僧尼受戒称“莲花戒”;僧尼之袈裟称“莲花衣,谓清净无杂之义;五智中的妙观察智称为“莲花智”;称善于说法者为“舌上生莲”;谓苦行而得乐为“归宅生莲”;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东晋东林寺慧远大师创立的我国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来达到西方的莲花净土,故又称“莲宗”。
14、在此之前,我从未听到过赞美。
15、你还知道哪些赞扬莲花品质的诗词?
16、袁洁.佛教植物文化研究
17、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18、心似荷花开,幽香自然来。
19、所以佛教中的莲花,代表一种智慧的境界,即所谓“开悟”。《无量寿轨》说:“是菩萨(观音菩萨)作是思维,一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觉悟莲花,清净世界不染烦恼。”《大藏经图像》第六卷载《白宝口抄》云:“论凡夫心如合莲花,圣人心似开莲花……问:‘何故众生心性譬莲花乎?’答:‘《秘藏记》云:莲花部吾自身中,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此理虽经六道四生界死泥中流转,而不染不垢,乃名莲花部。’《疏十二》云:‘观莲花不观余花耶?’此亦有意,如世莲花处污泥之中,生处虽说恶,而莲花体性清净,妙色无比,不为诸垢所染。凡夫变复如是,虽种种不尽三毒过患无量无边,亦此莲花三昧甚深,果实皆生其中,即是如来平等大慧之光也。”
20、“……荷,花时即叶时,花香其红,叶香其绿,香皆以其粉。荷,风姿雨韵。姿在风,羽红摇摇,扇白翻翻;韵在雨,粉历历,碧琤琤,珠溅合,合而倾。荷,朵时笔植,而花好偃仰,花头每重,柄每弱,盖每傍挤之……”
四、莲花的禅意诗句
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2、总之,莲与佛教结了不解之缘,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
3、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洁,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亦指《莲花经》。不染心:心地不为尘念所染。
4、并试着提高自身的修为,让自己宠辱不惊,心如止水.
5、水亭很小,浮萍破损的地方,门前帘花,屋檐檐影颠倒了过来。他也和古代许多士大夫文人一样,在仕途不得意时,总是想归故乡。他因屏上所画吴山而联想到故乡山水,不觉在“困卧”中梦游故乡。只有在梦游中才“梦里不知身是客。”可以获得梦幻中的暂时慰藉。但梦是虚幻的,一觉来,依然面对令人厌倦的现实。
6、荷花在佛教中虽是极乐净土的象征,但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加持汉字“六书构字”之大义,在“莲花”文化上又引申出“出淤不染”,“莲藕连生”,“莲蓬多子”等诸多婚嫁与繁衍的内涵,并与瓠、瓞、瓣,匏等象征着生殖、生育的过程。
7、心似莲花,佛光普照天地间,万物喜开颜,百事孝为先,恩典记心间。
8、从中国大陆去的信徒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其实这就是佛教中的青莲。它在植物学上的名称叫“洋蓟”。英文名为:Artichoke.翻译成中文的别名还有洋荷花、荷花百合、朝鲜蓟、法国百合等等。这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它作为一种蔬菜广泛地运用于西餐之中,在佛教盛行的国度里,如印度、泰国、孟加拉等地方他们不仅是供佛用,而且在供奉之后,还把洋蓟做为一种的蔬菜食用,而倍受人们的喜爱。
9、若有来生,你定是清凉的芙蕖一束
10、从此,莲花及其图腾便实至名归,成了佛祖和他所创宗教的象征了。从公元一世纪开始,佛祖的法像就落座于莲台上。而他的坐姿,也被奉称“莲花坐”,这是僧尼们打坐时一种典型的坐法。
11、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12、所以无论在梵宇、名蓝还是荒刹、野寺,只要有佛教的地方,都始终贯穿着莲性即佛性的哲理,并在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的塑造上体现得为充分,他们大都坐在莲花之上,有的还手执莲花,坚持《从四十二章经》所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之信守!
13、莲花为我国的传统十大名花之同时也被视为佛教的代表。自古以来,关于莲的诗句词作数不胜数,李白的“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孟浩然的“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白居易的“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李端“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皆是对莲花冰清玉洁、幽清雅致的描述。
14、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15、了该了之情,结该结之缘,去该去之地,历该历之事.
16、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
17、天地人合,身心气和,福禄寿财,仁义道德。
18、从此,心如莲花,不再恨人!
19、我不愿在岁月的门楣间,感叹人生的苦涩,让丝丝怨意蔓延开来。莲,在瞬间的中,定格一世的安宁。在盛开的季节里,让人忘却凋零的悲切。就在这繁华喧闹的夏日里,莲轻浮在圆润的叶间,听涛涛水流的轻吟。仿佛一世静好的期盼,在微风拂面的月色间,在心底荡漾开来。
20、周敦颐中兴儒学,有大功焉,黄庭坚称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为官,以洗冤泽物为己任,不为权贵所左右;为文,“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而且提掖后进,诲人不倦。程颢、程颐皆出其门,朱熹又受业二程,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家于庐山莲花峰下,以示对莲花的爱慕之情。他把自己的品格、自己的愿望及自己的美学观念,统统融汇在莲花里了。那些贪官污吏之徒,那些蝇营狗苟之辈,那些甘言媚词、卑躬屈膝而干谒求进之流,是写不出如此高格调的好文章的。
五、佛教写莲花的诗
1、有资料显示:长期食用洋蓟能预防高血脂、动脉硬化、还能减肥、利尿。洋蓟在传到欧洲以后,人们不仅作为日常的蔬菜食用。还把其提取物大量地用于解毒、改良消化不良、防治胆囊疾病、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保护肝胆、以及调节黄胆、肝疾、高血压、恶心等医疗领域;所以在洋蓟盛行的地方,人们除了把洋蓟用来供神以外,还大量地作为蔬菜食用。被当地人称为“富贵人的佳肴”和“欧洲蔬菜之皇”。
2、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
3、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4、孟郊:“道证青莲心。”
5、而就在那一天,天地之间淡淡倦倦,我亦舒展了花瓣,慢慢完成莲的绽放.
6、释义:青青的荷叶盖住了盈盈绿水,芙蓉穿上了红衣服。水下有连成线的藕,上面有大头莲子。
7、莲花还与释迦牟尼的许多传说联系在一起。传说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这天是农历的四月八日,以后就成了佛教的“浴佛节”。释迦牟尼觉悟成道后,起座向北,绕树而行,“观树经行”,当时就是一步一莲花,共18莲花。每当他传教说法时,坐的是“莲花座”,坐姿也成“莲花坐姿”,就是两腿交叠,足心向上。
8、日本是佛教大国,又是岛国,崇拜大海,性喜洁净,所以对莲花有着特殊的感情,莲花在日本文化中也占有相当的地位。“莲花遍布日本人生活的各个角落,不仅餐具中有呈莲花瓣形的小瓷羹匙,而且在日本人的饮食生活中,莲菜要占相当的比重。”
9、走进佛寺,各种形式“莲”的图案映入眼帘。殿堂中,佛陀、西方三圣端坐于莲花座上。其余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使人升起慈悲清净之心。
10、原来在佛教中,莲花的含义是广义的,它不仅是指属于睡莲科,生长在池塘中的荷花,同时也包括在生物学上仅有莲花形状的洋荷花等,属于菊科类的另样荷花。象这样不同属而仅有形像的品种有好几个。它们生长分布的地方相当广,有温带的也有热带的,有水中生长的,也有陆地生长的,以及还有树上寄生的。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花瓣长而广。凡人肉眼仅以常见的池中之荷花为荷。而不知在陆地上还有别样之荷。所以就渐渐地从我们生活的视线中消失了。那到底“青莲”为何物呢?在一次到泰国的旅行中,我在一次次进出的寺庙中终于发现了“青莲”的影子。
11、本句所说的义公是位高僧,禅房是他坐禅修行的屋宇。诗人后两句用一笔点破,说明前面写景是写人,赞景以赞人。
12、她的诗词如寒冬腊梅般清冽,又似阳春白雪般甘甜;醉人的舞姿如梦似幻,足矣令天地失颜,令时光留驻;让人如痴如醉的,莫如那泠泠琴音,时而将人带到云端雾里,时而又让人身临山水田园,时而在早春畅饮了清泉甘露,时而又在秋风中忘记了来时的路。琴操虽沦为风尘女子,却一直守身如玉,坚持卖艺不卖身,因为她知,定然会有一个爱她的人,愿意带她离开此地,许她一世安稳。
13、捻指青灯伴,心似莲花洁。
14、与“婆罗门教”不同的是,佛教还相信莲花能反映持戒者修行的进度。说是:每有僧尼诚心礼佛,则西方“七宝池”即生莲花一朵,若能精进,则花渐大,倘或退惰,则花渐萎。无论此说有无根据,但莲花在佛教中的地位,已是不可动摇了。
15、佛教的重要信条之是广爱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谓慈悲,是指希望和帮助他人解脱苦难,获得快乐。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乐,慈行是帮助他人得到快乐;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对于有生命者,不计善恶,不分人畜,都应施予慈悲。对种种恶行,都要容忍和宽宥,用慈悲心去帮助他们,感化他们,使之向善,成为善良之辈,结出善果。但严戒同流合污,要身处污浊的尘世而不为其污染,保持自己的洁净清芬。用来表达这种思想观念的好不过的是莲花。
16、明周浈《舟中望九华山》诗:“刻削冠青莲,雕镂矗丹笋。”清钮琇《觚賸续编·妙霓》歌:“以是口诵青莲,虔皈摩朅;手裁紫凤,巧迈因祗。”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叙:“僧曰:‘修德行仁,火坑中有青莲。’”;仍犹净土。佛家所谓极乐世界。吴瞻泰《自题莲花峰顶试泉图》诗:“万仞青莲上,梯云为试泉。”《花落》里面有青莲华,不仅是寺庙同时也代喻佛法。佛教又以其作僧和寺的代称,
17、在如此众多的青莲描述产生一千多年之后,为何青莲却突然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产生了寻找“青莲”的想法。经过一系列的考证我终于发现了原委。
18、当今,莲花在佛教被尊为“圣物”。佛教的莲花象征完全一派东方文化的风尚,宁静、愉悦、超脱和微笑。无量佛如莲,无边佛如莲,人生亦应如莲,安祥则步步生莲。因此,莲花所蕴含清净的功德与清凉的智慧,永远为佛门弟子所崇仰,为世间善众所喜爱。
19、黄莲花代表功德、十度之行。因为犹如太阳的光芒,以及大地的颜色,太阳及大地哺育万物而毫无怨言,所以用黄色代表功德、十度之行。
20、当她慌乱地赶去庭院时,但见眼前狼藉一片,母亲神情涣散地瘫软在地,手里还紧攥着一道圣旨,眼睛红的似要滴出血来,她从未见过这样的母亲,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挪动脚步。后她才知,母亲早已气绝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