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诗词解释【精选100句】

个性网名 文案短句 更新时间:2023-02-17 15:53:12

一、凉州词解释诗意

1、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2、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

3、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曾经打动过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请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是以白玉精制而成的月光宝杯。好酒配好杯,在那样一个兵荒马乱的岁月,在物资如此紧缺的苦寒边塞,能有这样的一顿盛宴,这是多么的难得啊!我想应该是刚刚打了一场胜仗之后的庆功宴吧,不然又怎会如此豪奢,如此欢畅!

5、但是当我们再次吟诵《凉州词》的时候,眼前不自觉的还是会浮现出那大漠穷秋的风光,还是会感受到盛唐的那股气象。这大概就是《凉州词》为什么能有如此持久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6、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作“直”。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3m或6m)。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7、王之涣《凉州词》的诗意是: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8、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9、“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10、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11、后小杀问唐使袁振,袁振说:“可汗既与皇帝为子,父子岂合为婚姻?”后小杀遣其大臣颉利发入朝贡献,颉利发与玄宗射猎,时有兔起于御马前,玄宗引弓傍射,一发获之。颉利发下马捧兔蹈舞曰:“圣人神武超绝,人间无也。”

12、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3、《凉州词》的意思: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14、本首诗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意的表达更有张力。用语委婉,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

15、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

16、诗的末两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顺着前两句的诗意来看应当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这样理解的话,全诗无论是在诗意还是诗境上也就自然而然地融会贯通了,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17、那胡笛、羌笛吹起了《折杨柳》曲,可是要在此间折一枝杨柳送别也是不能够的,因为此间是茫茫的大漠,是不可能有杨柳树的。所以在征人戍守边陲,这样凄恻而又孤独的情景下,似乎连这笛声也在埋怨杨柳。为什么要埋怨杨柳呢?因为在这个地方啊,是留不住人的。

18、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19、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黄河入海流”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20、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如果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从古到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二、凉州词诗词解释

1、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4、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笔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意的表现更有张力。用语委婉,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

5、古文|唐诗|宋词|元曲|国学经典

6、羌笛所吹奏的就是这《折柳枝》曲。第“怨杨柳”表达的是惜别的惆怅。因为在乐府诗横吹曲调中《折杨柳》枝的歌词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意思是说呀。朋友将要远行,折下一枝杨柳为他送别,这个柳就是跟留是个谐音。

7、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涣辞官,过了15年的自由生活。《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15年期间,即开元十五年(727年)至二十九年(741年)。

8、全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10、第二首诗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突厥首领小杀曾乞与玄宗为子,玄宗许之。又欲娶公主,玄宗只厚赐而不许和亲。

11、后来玄宗为其设宴,厚赐而遣之,终不许和亲。诗中的后两句通过突厥首领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赞颂了唐玄宗的文治武功,说明其威势足以震慑周边少数民族,对于他们的无理要求坚决按原则办事,决不肯对之妥协以求苟安。

12、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13、催:催人出征。卧:躺。沙场:战场。(译诗)精美的酒杯中斟满了葡萄酒,战士们正在准备举杯开怀畅饮,琵琶声从远处传来,催促他们上马出发。战士们喝醉了躺在战场上。您可别见笑,自古以来当兵打仗,有几个能从战场上平平安安地回来啊!

14、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

15、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

16、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戍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17、仅此一句,即可见诗中主人公们参加的宴会不同一般,不仅酒肴丰盛,而且气氛庄重。在这样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美酒佳肴的宴会上,人们雀跃欢呼、举杯痛饮是在所必然、理所当然的了。

18、“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场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透露出来的那种豪迈和悲凉,仍有着回肠荡气,洗心涤魄的感染力,令人三日犹闻其音,所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19、(①出征前②出征时③出征后)的情景和战士的心态。

20、正因为有了前面的渲染,所以四句描述他们心态的诗句也易为读者所理解:“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些临战前——说得更清楚一点,是临死前狂饮的战士,其心情的沉重是可以想见的。由于心情不好,他们三杯五盏之后,就烂醉如泥,醉卧不起。

三、凉州词解释诗意视频

1、来琵琶声,催促着将士们赶快出发。就算我喝得大醉躺在战场上,你也不要嘲笑我,

2、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3、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4、这是盛唐边塞诗给我们的一种特别的感受。盛唐时代,唐朝的强大,在守卫边塞之时,也对外宣示着国力的强盛和军力的强大,所以诗中虽有忧伤有思乡之苦,虽然也有怅然不得志的情怀,但是总归来讲在诗歌当中表现的依然是盛唐特有的骄傲和一种朝气。

5、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扩展资料: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唐时属陇右道,音乐多杂有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诸国的胡音。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

6、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7、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

8、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9、王翰的凉州词的诗意: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凉州词》的作者感情: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10、这首诗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诗中牵涉到唐玄宗对待突厥问题的一些历史事件。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突厥首领小杀曾乞与玄宗为子,玄宗许之。又欲娶公主,玄宗只厚赐而不许和亲。

11、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12、他用手指着其中一个漂亮的歌女说:如果这个女子她唱的不是我的诗,我从此不再写诗,甘拜你们为老师。那两位说好、好、好再等一等。又过了一会儿,这位漂亮的歌妓终于发声演唱。她开口一唱就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说我说什么了?

13、其二: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14、诗的主旨在描述战争,但二句却避而不谈战斗的场景,而反从丰盛的酒席写起。葡萄酒今天是寻常家宴上常见的普通饮料,但在当时,却是西方传来的珍贵名酒。夜光杯历来注作用白玉精心制成的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为“夜光杯”,也是难得见到的饮具。

15、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16、但那声声催人的琵琶曲,又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对催他出发的同伴喊出了自己久积心头的话语。

17、先解释一下,《凉州词》,这是唐代的一种曲调的名称,并不是诗的题目。凉州在哪儿呢?就是现在甘肃的武威市。唐玄宗开元时期,凉州都督郭之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敬献给了玄宗,玄宗把它交给皇家的教坊,翻唱成了中原的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将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作为曲调的名称,这就是《凉州词》的来历。

18、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19、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

20、这首诗即表现了这些边塞将卒豪放、开朗的性格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在他们身上,读者仿佛看到了诗人的身影,同时也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巍巍身影。

四、《凉州词》诗意思解释

1、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

2、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3、《凉州词》这首诗的意思如下:

4、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该首诗意如下:

5、杨柳:指的是《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6、第二首诗抓住边塞风光景物的特点,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这两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华美,节奏明快,富有浪漫气息。

7、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异族之间的关系,写一位北方胡人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文解释)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词语解释)孤城:指玉门关。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羌:古代的一个民族。(诗文赏析)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9、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

10、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11、本首诗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意的表现更有张力。用语委婉,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

12、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1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4、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15、《凉州词》的作者是王之涣。王之涣这首诗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16、这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拓展资料:原文

17、(①劝战士多喝一些酒②告诉人们要爱惜光阴③催促战士赶快上战场)。

18、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

19、紫菀品月感恩有你一路前行!

20、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五、凉州词解释诗意短

1、部编版四(上)古诗讲解:第6首《出塞》

2、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3、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思: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4、()“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口气是(①悲凉的②气愤的③无所谓的)。

5、刚才我们说了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就。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可以说明这一点。据说王之涣和他的好朋友高适,王昌龄坐在一起喝酒,远远地看到一些歌妓正在那里演唱。于是他们三个人打赌,写了这么多的诗,谁高谁下?且看这些歌妓唱谁的诗多,谁就胜出。不一会儿,歌妓们开始演唱。一个歌妓打着节拍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得意,拿起笔在墙壁上画了一道杠。我的一首。

6、总体来说,这两句诗是一种宽解自己的语气。这首诗虽然使用了“一片孤城、何须怨杨柳,不度玉门关。”看上去似乎是比较落寞比较悲观的话语。但从整首诗来看,其实这种悲观的情绪并不很强烈,他内在里反而有一种壮大的迹象。

7、抗击疫情原创诗歌《Ta是谁》——成卓越朗诵配乐视频

8、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第二首)

9、前人评这两句云:“作旷达语,倍觉悲痛。”“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清代施补华持不同意见,认为“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这诚是见仁见智之谈。

10、诗歌朗诵视频《风铃》——张馨沂朗诵配乐诗歌

11、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文解释)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12、又停了一会儿,又一位歌女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这是高适的诗。高适高兴,拿起笔来在墙壁上划了一道,我也有一首啦。又过了一阵子,一个歌妓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这又是王昌龄的,王昌龄相当得意,缓缓地用笔在墙上画了第二道。

13、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14、“欲饮琵琶马上催”,正在大家准备畅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欢快的气氛。但是这一句的后一个“催”字却让后人产生了很多猜测,众口不有人说是催出发,但和后两句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应该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15、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流年一词之所以让许多人觉得很美很有诗意,那是因为每个人对流年都有一定的幻想,你记忆里的流年有悲有喜,而当你回忆时即是幸福又是苦涩,这种心情应该很有味道吧。这便是流年在不同的心境里展现的姿态。流年:时光里侧马而过的岁月。

16、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17、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8、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

19、也有人认为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20、“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