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词愁绪的表达
1、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2、月是物质的,月是空间的,月还是文化的。从月水的浸润和滋养伸展下,诗人与那巨大深远的宇宙空间感边塞这独特性风景线不期而遇,一拍即合了!诗人“愿随孤月影”为的是什么?就是那与月光相抚相慰的一空纤尘不染的边塞的空间意识。
3、比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玉楼春·春恨》——宋代晏殊
5、中考专项训练:基础知识
6、该诗出自柳永的《雨霖铃》,意思是一个人将另一个人的手放在自己手中,相互看着时泪眼婆娑,竟然是被泪水给噎住而说不出话来了。想到从此远别而又远别,烟波浩淼,相隔千里,沉重的暮霭布满南方的天空,无边无际.
7、丁香花开,香气袭人。丁香花花色有紫、淡紫或蓝紫,也有白色紫红及蓝紫色,以白色和紫色为居多。丁香花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是纯真无邪、初恋、谦逊、忧愁思念、哀婉、光辉,寓意着爱情和暗结同心的希望。丁香的花蕾叫丁香结。“丁香”这一意象,在诗人心目中,是高洁美丽柔弱愁怨的化身。自唐宋以来,诗人多以以丁香花含苞不放比喻愁思郁结难以排解。唐代李商隐在诗句中“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用未展开的芭蕉和丁香结来表达对伊人的思念。宋诗人王雱也有诗句:“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古诗词里的丁香花,忧伤哀婉,如纯洁的初恋!
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回。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答写清愁。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愁重,舟不可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以春水喻之)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以春草喻之)
9、“黍”是一种植物,果实剥皮后就是黄米,“彼黍离离”意思就是那些黄米长得很茂盛,离离就是长得特别好的意思。
10、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出自宋代苏轼的《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11、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12、译文: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13、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4、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
15、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16、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17、不同点:①(甲)诗作者借此典故,将镇守边关的节度使崔希逸比之为窦宪,有称颂其战功之意。②(乙)词作者借此典故,写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4分)
18、谢谢邀请!《忆帝京》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词,可以说是词人抒写离别相思的系列词作之代表,该词词牌名为“忆帝京”,大概是因为回忆在汴京的妻子而命名的。原词:
19、语文不仅是一门灵活的学科,也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大量的积累。一直以来,语文考试不仅仅会涉及到课本知识,各种文学常识也是考试中的常客。
20、(中考必备)2022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汇总(下)
二、表现愁绪的诗
1、生命转瞬即逝,生命永恒长存:LifeisEphemeral,LifeisEternal
2、译文:西征登上大陇山头,往东眺望看不见故乡。边关树木抽出紫叶,塞外小草发出青芽。
3、译文:那暮色中的捣衣声常常扰乱了我的情怀,檐下铁马叮咚作响,使我肝肠寸断;而清冷的晓钟声,又无数次惊破了我的梦,再也无法入眠。要回家是那样的艰难,我只能写一封信,报上“平安”两字,以抚慰家人对我的惦念。
4、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5、绿香一影红帘底,细叶疏花。
6、(专项训练)中考语文成语运用训练题
7、“松梅竹菊”寓高洁:
8、但是到了一个朝代国势渐衰的时期,边塞诗就多了一些悲壮,也就是有了哀伤。比如,唐朝陈唐写过《陇西行》诗中就表达了这种情感: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表达的正是哀伤的情感。
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4~5题。(6分)
10、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11、图2“百度汉语”和“汉典”的注释示例
12、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
1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知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像东流.(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一处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正值秋季就再来点悲秋的诗句吧.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作者忘记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
14、滴粉搓酥,小红墙角倍分明。
15、☞王步高经典课程|诗词格律与写作(24集珍藏版)名家教你写诗词
16、用陆游的《钗头凤》来表达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7、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18、蹉跎冷却春风结,绝忆窗纱。
19、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
20、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描写愁绪的诗句古诗
1、试问闲bai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知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像东流.(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du在心头.(李煜)胭脂泪,相留醉,几时zhi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一处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dao头,却上心头(李清照)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专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属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
2、“桑梓”:桑树和梓树是父母在家乡中的两种树,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桑梓之情,就是思念故乡的情感。和桑梓容易混的一个意象,叫桑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桑榆指代一天当中的日暮,或者是一生当中的暮年。
3、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4、“三径”这个典故来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思是家门前的三条小路都长满了荒草,因为没有人来我家,我也不出门,说明我归隐了。但是我们家门前的五棵柳树长得特别好,后来三径和五柳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5、中考语文专项训练:成语运用
6、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7、解作耳环香旖旎,掩过花钮病婵娟。
8、在这动乱的年月,亲人们竟无一幸存。满怀希望,满腹衷情,六十五年的风霜雨雪,六十五年积压心底的感情,不能向谁人倾诉。后,老人“出门东向看”,他是背痛气绝身亡,还是抢地而死,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和悬念。
9、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10、该诗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意思是花儿自己飘零不曾停止,江水自己奔流不曾止息,一种(像落花和流水般的)对心上人的相思心情也没办法遏止,却又是两个无法相见的人心里共同的感受,这种感情没有办法可以清除掉,才从脸上隐去,又从心里升起。
1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2、“折腰”这个典故发生在陶渊明身上,陶渊明曾经做过彭泽县令,但是只做了80天,有一天他接到通知,说上级要来检查工作,要穿上职业装出门鞠躬迎接,于是陶县令就辞职不干了,折腰一词后来就象征屈身侍奉别人。陶渊明的这种洒脱,李白特别仰慕,所以他在《梦游天母吟留别》里留下了千古名句“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3、怅新来梁间燕去,往事星星。
14、以前还没有造纸术,古人在竹简或者丝绸上写字,用来写字的丝绸一般是白色的,而且只有一尺长,所以这种丝绸就成了书信的代名词,叫尺素。而且这些尺素又总是和鲤鱼分不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双鲤是刻有鲤鱼图案的匣子,相当于信封,里面放着书信。而雁是指送信的动物,《苏武传》里,匈奴的单于把苏武扣下了,汉使去要人,匈奴的单于说这人早死了,汉使打听到苏武并没有死,就编了一个谎言,说汉天子有一天打猎,打下了一只从匈奴飞过来的鸿雁,这只大雁的脚上绑着一封信,落款是苏武。苏武在信中说,他还活着。单于一听说苏武没死,就把他放了。大雁、鸿雁、雁族都象征书信和音讯,青鸾或者青鸟也是送信的,但是只给西王母送信。
15、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16、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17、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项练习
18、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9、纸张考究,安全护眼,价格实惠
20、松梅竹菊代表品行高洁、不畏邪恶,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四、古诗词愁绪的表达教案
1、古诗词赏析(10分)
2、今天严老师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和8种意象,和各位一起领略汉语言文学之美。
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4、其次,从诗的内容上说,月成为一些古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月在古诗词意境的追求历程中,实现了“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
5、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
6、总是生身同小小,西陵松下共缠绵。
7、英文:gloomymood
8、(3)单项核对。选择项中有的是解释或分析单项内容的,如对诗歌中的修辞项的解释,我们就可以与诗句逐一核对,去掉那些无中生有的,指鹿为马的。这样,又可为鉴赏扫除了一大障碍。
9、今日个缘损春山,望穿秋水,道弃己拼了。
10、该诗出自李清照的《点绛唇·闺思》,意思是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
11、B.世人将李白、杜甫与他并称为“天才、地才、人才”。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有“诗佛”之称。
12、答题应紧扣原诗的内容
13、古代的诗人喜欢用典,其原因一是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为表达委婉一些;二是以古喻今,更理直气壮一些;三是可以用较少的文字传递较多的信息,使表达简明一些。
14、孟诗中“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15、高楼何处连宵宴,塞管吹幽怨
16、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17、(中考必备)2022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汇总(上)
18、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19、在诗词大会上,有道文字线索题的答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比赛中,主持人已给出了A、B、C三条线索,请你再编写一条D线索,让答题者终锁定答案。(3分)
20、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五、表明愁绪的诗句
1、古代社会不太平,成年男子都可能要参军,所以热血男儿当“马革裹尸还”成了很多男子的梦想。那些诗人平时都文绉绉的,但不是书呆子,国家如有需要,他们随时可以投笔从戎,仗剑走天涯,打仗时写的诗叫战争诗或者边塞诗,因为作战一般都在边塞或外族打仗。
2、王昌龄在《出塞二首》里写到:“不教胡马度阴山”。其中的胡指的是胡人,胡人是中国古代汉人对除了汉人以外的部族的统称。胡马自然就是胡人骑的马。除了胡马,还有羌笛、琵琶、胡笳等,这些都是外族的乐器。还有一些边塞、军营特有的意象,如垛口、烽火、沙场、马革、吴钩、铁金拓,这些意象在诗中一出现,就可以判定这是一首边塞诗。
3、明白选择题选项常见干扰设置
4、自别离,只在奈何天际度春晓。
5、B.(甲)诗通过“归雁”、“大溴”、“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6、东皇寄语养花翁,只许那、玉人攀折。
7、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8、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9、范文评析:面对挑战,一步都不能让
10、挑选经典古诗词,易读易诵,启蒙佳
11、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2、自得山林趣,不为时世装。
13、古诗词中常常流露惆怅的感情,比如“丁香”,诗歌里丁香的意象象征愁苦郁结于心。“梅雨”梅雨季节一到雨就下个没完,因为它连绵不断,特别像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所以雨也是古人表达愁绪的另一个常用的意象。古人表达惆怅的一个意象还有“落花”,落花也叫落红,盛开的花美,凋落的花就是美的死去。暮春时节,多见落花,伤春之情油然而生。黛玉葬花,葬的不仅是花,葬的是美好,是青春。但也有诗人看到落花后并没有忧愁,反而积极向上。龚自珍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我虽然老去了,但是我对晚辈还有养育之责,我愿化作春泥,还要继续哺育他。
1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5、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
16、诗人通过琵琶女弹奏琵琶的音律诉说满腹忧愁,不幸的遭遇进行无声的表达,将凄然无尽的忧愁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传世名篇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全诗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抒发诗的主题‘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17、田园诗里还有第三种情感:诗人回家后天天比较闲,每天伤春悲秋就成了生活的主题。一年分为四季,一个季节三个月。古人就给这三个月分别起了名字,孟、仲、季,比如春天的第一个月叫孟春,春天的第二个月叫仲春,春天的后一个月叫季春。如果田园诗里出现春和秋在不同的月份,诗人会表达不同的情感,如果诗中写孟春,往往会表达喜爱之情,漫长的冬天终于过去了,春天来了,喜悦和热爱之情呼之欲出。仲春来了,春天过了快一半了,要珍惜这春意盎然的时光,所以写仲春的古诗词里,会表达珍惜。季春已经是春天的后一个月了,春天即将过完,可能会有一些伤感,怎么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呢?所以在写季春的诗中,表达的情感往往是伤春,春天的变化让人的情感也随之变化。
18、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0、论古诗词中“月”的意象